政治宣傳

|共29篇|

為何獨裁者總愛電影?

法西斯及共產主義獨裁者早就了解到電影的力量,更對當時敵對陣營,英美出產的電影情有獨鍾。專攻德國研究的美國文學學者 Peter Demetz 最近出版新書,探討希特拉、納粹黨宣傳部長戈培爾、墨索里尼、列寧、史太林等獨裁者如何看待電影。「德國之聲」記者就與他討論,獨裁者與資本主義味濃厚的電影有何關係。

第一屆奧斯卡男主角,是納粹推銷員?

1929 年 5 月首屆奧斯卡頒獎禮至今,已有差不多 90 年歷史。手上只要有一個小金人獎座,便代表取得電影業界最高榮譽。然而,首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德國演員埃米爾.傑寧斯(Emil Jannings)名成利就以後,卻因日後被納粹黨相中其名氣,以拍攝電影,成為宣揚納粹主義的一分子。

極速「下架」的政治廣告:重新思考移民問題

貌似鼓吹種族隔離的廣告,實際是去年 11 月才成立的新政黨「愛沙尼亞 200」的宣傳廣告。「在愛沙尼亞人民面前舉起一面社會之鏡,揭示我們社會的痛處。」黨主席 Kristina Kallas 解釋:「對廣告的反應正正顯示,這是一個痛處。」廣告劍指的是現時愛沙尼亞的種族「隔離」現象。

「報道」包裝術:中國官方宣傳走向全世界

上週杜林普在聯合國大會演講時提到,中國正試圖干預美國中期選舉。其後杜林普提出證據,認為中國在美國報章的付費版面上刊登報道,意圖製造新聞,控制輿論。然而,除了美國,中國亦向德國規模最大、且為官方通訊社的「德新社(DPA)」落手,以同樣手法,把中國官方信息滲透到西方。

從暴君到藝術家:希特拉論的演變(下)

有別於歷史上大多數威權統治者,希特拉以藝術天才自居,將政治視作他的手藝。大家通常嘲笑他是一個失敗的藝術家,這只是膚淺之論,政治和戰爭是他藝術創作的延續。德國學者 Wolfram Pyta 的「化身政客和統領的藝術家」是最新添加也最富爭議的一種論述。將政治視作藝術並非新鮮話題,班雅明和托馬斯曼早有此論,Pyta 所展示的希特拉,自視為一個超越傳統浪漫化的天才,高高在上的領袖,不必營營役役。

美朝峰會後,北韓的「反美帝」招牌如何悄悄下架?

每年的「反美帝集會」通常在 6 月 27 日舉行,象徵拉起「反美帝主義鬥爭月(Struggle Against U.S. Imperialism Month)」的帷幕,並於 7 月 27 日,以「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日」為完結。單在去年,首都平壤的集會,便吸引達 10 萬名愛國仇美的群眾走上街頭、高舉拳頭、揮舞標語,誓要打倒美帝。但今年民眾再不能疾聲反美;據美聯社報導,平壤政府已取消本年集會。然而不像美國,北韓未有為此發表公開聲明,而是以細緻微妙的方式,向人民暗示其態度轉變。

討好金正恩,比解放北韓人更重要?

金正恩一句「有可能取消會談」,不少人隨即呼籲美韓兩國停止軍事演習,免得再惹這位「小火箭人」不高興,令好不容易稍見曙光的朝鮮半島,再度陷入緊張。同樣的壓力亦來到李民馥(이민복,音譯)身上。多年來他一直向北韓施放氣球,希望同胞接獲傳單看清真相,擺脫金氏的洗腦宣傳。但上月的南北韓歷史性會面,反令這場解放運動再度受阻。

州官放火:中國最大 Facebook 用家 —— 中共

杜林普本周訪華,各大媒體的焦點之一,是他能否在防火牆內盡情發 Tweet。結果這位「Twitter 總統」不負眾望,既在故宮打卡留念,還換了張新 Profile pic。這種公然翻牆的「特殊待遇」,其實也適用於中共政權。「紐約時報」報道,中國政府禁止民眾使用 Facebook,自己卻是 Facebook 的活躍用家,在這個擁有 20 億用戶的社交平台,向全球輸出其政治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