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終身從事政論、出版、報刊主編,一生人只做了一種職業,而且只有一種信仰,就是知識分子如何令中國人生活得最幸福。
悼文
|共7篇|
吳蚊蚊:彩虹橋上的貓咪
餵你吃飯,你在書檯上陪我讀書,我回家時在門口等我,一起睡覺、一起看電視。摸你毛茸茸的毛髮,頭頂傳來陣陣爽身粉的香味。想到這些,只為了與你相遇,走這一趟艱難的人生旅程就值得了。
陶傑:歲月無蹤 金秋不朽 —— 悼羅啟銳
香港人是一個去留不捨、聚散無定的族群,2021 年之間,許多香港人決定移民。我常常想:不知道羅啟銳會不會重寫一個新版本的「秋天的童話」,當玻璃之城傾塌,往昔的歲月被盜,若這對雌雄大導的才思還健翩如昔,香港的下一代在泰晤士河畔的倫敦塔橋邊,也是秋天,不知幾時帶給我們另外一章的童話?
陶傑:繁華化為塵土,他回歸了星空
在殖民地時代,倪匡提供了有香港特色的一筆巨大的精神文化遺產。倪匡高壽,含笑而逝,他活得夠長,能目睹自己一生最主要的科學預言成為現實,香港真的成為了一座文化價值觀的空城,這是大師的小幸,更是香港的大不幸。
倪匡歸駕天外,香港沒有了,唯大師其言其魂,與星空同在。
吳蚊蚊:親愛的公公,我們以後再一齊食好多橙
離別總是很困難,我仍然想在回家時聽到公公的一句,「蚊蚊,你食唔食橙呀? 」還好天堂一定有好多靚橙俾你食。我們以後再見,再一齊食好多好多橙。
陶傑:痛悼邱翔鐘先生
6 月 21 日午夜收到邱翔鐘夫人電郵,驚悉在倫敦的邱翔鐘先生逝世,悲慟萬分,徹夜無眠。
陶傑:從此降下了一飄香港旗
鄧永鏘逝世,身為香港對西方的一名文化大使,鄧永鏘是一位不可取代的人物。因為他的家世、教育背景、為人開朗童真活潑的性格,廣東人的尖酸刻薄與英式幽默的自然契合,剛好是一個香港時代東西造化的獨特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