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挪威的人,都難以忘懷當地清新的空氣、澄澈的海洋、潔淨的城市景觀。除了自然資源豐富,挪威其實亦是舉世知名的長壽之國, 根據聯合國 2021 年資料,北歐五國人口的預期壽命全部高於 80 歲,其中挪威人口的預期壽命更高於 83 歲。究竟挪威人的生活跟我們有甚麼不同?
幸福
|共23篇|
【Soul Monday】對自己好一點的文化
通貨膨脹、就業前景不明朗、高成本生活,都令旅行及奢侈品變得難以負擔。但要善待自己的話,以不昂貴的方式,像是喝咖啡、吃雪糕,或是買唇膏、面膜為自己打扮,甚或是工作小休時看一集喜歡的劇集,也可帶來一點快樂。
年賺幾多錢才能幸福?
無論「辛苦搵嚟志在食」或者「賺錢買花戴」,花錢享受能讓不少人快樂。在充滿銅臭的世界,幸福免不了跟收入扯上關係。過去有研究指,當人們的年收入達到 7.5 萬元(美元,下同)時,幸福感會趨於穩定,再多的錢也不會有太大改變。不過近年也有研究挑戰這個數字;亦有人認為,錢與幸福的關係,似乎取決不同人的身份、心態。
從龐貝古城的麵包師,看亂世中的人生
聽到龐貝古城,很多人想到火山帶來的死亡浩劫,西佐治亞大學古代史教授 Nadejda Williams 卻想要知道,歷經政治動盪與地震威脅的龐貝人,災前是如何活過來,答案就埋藏在火山灰封存的一家麵包店內。
通往真正的快樂,先脫離「毒性正能量」?
近年,各國興起一股正向正念熱潮,有各種各樣的心靈書籍和思考訓練課程,鼓勵人們要追求積極人生,凡事以樂觀態度看待眼前問題。可是,過分強調正向思維,有可能造成反效果;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 Brock Bastian 和澳洲聯邦大學的心理學講師 Ashley Humphrey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講解正向思維甚麼情況下會淪為「毒性正能量」(toxic positivity)。
移民會幸福嗎
人離鄉賤、二等公民…… 這是過去一年,不少嘲諷港人移民的評論。但「心態決定境界」,移民者如何看待、適應異地新生活,才是最重要。「大西洋」(The Atlantic)月刊特約作家 Arthur C. Brooks,就探討移民怎樣在新天新地找到幸福。
我們最「快樂」?芬蘭人的獨特幸福論
最新一份「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上月出爐,芬蘭連續 4 年名列首位,即使疫症大流行之下,仍是幸福之最。全球人類羨慕妒忌恨,唯獨在這北歐國家的男女,卻對調查結果表現詫異,甚至反問「是真的嗎?」。皆因對於「美滿生活」,芬蘭人自有一套,這樣與人一較高下,更非他們所好。
永恆命題:金錢可買到快樂?
很多人都希望財源廣進,也有人認為心中富足就好了。在中學中文課,很多學生都做過一條經典議論文題目「金錢愈多愈快樂?」;有些人會認為錢賺到某個位,人就會開始麻木,也有人指出「金錢無法帶來幸福」。然而 2021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最新一份研究就指出,收入愈高的確令人更快樂,即使高薪一族亦都如是。
曾詩敏:可以再飛時,瑞士是否你杯茶?
如果疫情過去,瑞士會不會是你第一個想去的地方?
【短片】語文陶話廊:胡適眼中失敗的中國文明
中國近年積極扶貧,大力提高 GDP,然而這種「物質文明」是否就等同「幸福」?胡適原來早有先見之明。今集語文陶語廊,陶傑與大家重溫其見解。到底在胡適眼中,甚麼才是真正的精神文明?
鄭立:遊戲人間三百年 —— 人類的痛苦源自失去,直至我們忘掉我們曾擁有過
痛苦是因為我們有記憶,我們知道我們曾擁有過,所以才會痛苦。我在想,如果我是主角,再一次遇到那位神仙,我會要求多一件事,那就是可以封鎖或者忘掉部分的記憶,不過,如果我真的有這樣的能力,我是否捨得忘掉那些曾經的幸福呢?
丹麥式幸福:不在於 Hygge 生活,而是 Pyt 思維
與其窮奢極侈,或被世間太多慾望纏繞,不如過著稍為放縱而簡樸的生活,一杯紅酒配電影,或一杯熱朱古力配一本書,度過舒適的夜晚。這種漸被各地都市人推崇的 Hygge 文化,一直被視為丹麥國民快常在的源頭。不過,擁有 Hygge 式悠閒生活,只是丹麥式幸福的一半,畢竟生活不可能完全沒有煩惱和挫敗。幸福有時,不幸有時,還要認識另一個獨特的丹麥語「Pyt」。
鄭立:無敵破壞王 2 —— 一切的感情投入,一切的幸福,終究都會失去
過著幸福的時光,是故事常有的結局。不過,只有幸福就沒有續集了,所以要有續集,往往就是上次結局的幸福被中斷,那多數就是有新的壞人出現,主角們再一次對抗壞人,回復被破壞的和平。這不僅是兒童故事,也是超級英雄電影常有的橋段。而「無敵破壞王」之所以有續集,自然也是幸福被中斷。但是這個故事沒有反派也沒有壞人,和平也沒被誰破壞,幸福的結束,只需要一個最現實的理由,那就是「沉悶」。
【Soul Monday】愈追求幸福,反而更難幸福?
「提及幸福如何有益於你、如何令自己快樂的書籍無處不在,追求幸福幾乎成為一種責任。」但現時,Mauss 質疑:「人們會把幸福的標準訂得很高,認為自己該要一直都很快樂,甚至十分快樂。但如此會令自己感到失望,因為根本無法做到,而且可能適得其反。」
做人最緊要就係開心,哪種快樂最緊要?
TVB 劇集對白名言:「做人最緊要就係開心。」人人都想要快樂,但人人期求的快樂是一樣的嗎?諾貝爾獎得主 Daniel Kahneman 就區別快樂有兩種,一種是「在生活中的快樂」,即一時一刻的當下幸福經歷;另一種為「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快樂」,即快樂的時光能得以記住,日後能夠回味。這兩種快樂,你在尋求哪一種?
幸福的陰影:原來北歐不快樂?
芬蘭、挪威、丹麥、冰島及瑞典,總在「世界幸福報告」名列前芧,儼如最理想的安身之所。但在「幸福大國」這個美譽的背後,原來藏著部分人的艱難生活。北歐理事會聯同丹麥的幸福研究所近日發表研究報告「在幸福的陰影中(In the Shadow of Happiness)」,發現在這 5 個北歐國家,平均一成二人口表示過得「掙扎」或「熬煎」。
哥本哈根之健康此中尋
香港人的不快樂舉世聞名,美國民調中心蓋洛普最近發表的年度調查報告指出,香港的快樂指數在全球 55 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尾 7,連健康指數亦曾淪為亞太區最差。想反思為何香港會成為既不快樂又不健康的地區,或想找個羨慕對象?且看丹麥首都哥本哈根,長期位居聯合國幸福指數排名高處,是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城市倡議中的星級模範之一。該市衛生局局長 Katrine Schjønning 說,過去 10 年來,哥本哈根的健康政策非常出色,「我們之所以會提到 10 年,因為要改變公共衛生,你需要長遠的眼光。」如何改變?以下是哥本哈根的秘訣。
為甚麼聰明人會做蠢事?
我們身邊多少有一兩位常做蠢事的聰明人,學識智商一流,偏偏行事恍如小兒,不經大腦,小則鬧笑話,大則惹不幸。真正精明的人應知識淵博,言行明智,但常人只以 IQ 高為聰明,以為分數好的學霸皆是聰明人,其實不然。聰明與精明,無必然關係。想人生一帆風順,精明比聰明重要。
潘度琳:如果幸福要收費
如果要你在幸福上加一個價,那會是多少?你可能要先解答一個基本的問題:對你來說,幸福是甚麼?是在一個無端早起的清晨看見日出?是在春日的街道聽到孩子們清脆的笑聲?是跟伴侶倚在沙發上看肥皂劇的一個小時?Jonas Karlsson 的小說 The Invoice 可能會給你一點啟示。
快樂的演化功能
人人都想快樂,這種心理傾向可能並非偶然,而是自古以來演化成就。歷來有不少研究指出,幸福感配合特定行為出現,有助初民提高競爭能力;有理論指,天擇之下,快感作為一種生存優勢,逐漸變成一種演化心理後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