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三大奇祭之一、擁有超過千年歷史的「蘇民祭」,疫情前每年都會於岩手縣奧州市妙見山黑石寺舉行。二月寒冬中,參加男性只有下身穿上布帶,到河裡沖冷水浴、爭奪護身符及參拜。受疫情影響,近年蘇民祭規模大減,加上少子老齡化恐令籌備工作後繼無人,寺院毅然決定,明年二月將是最後一次舉辦祭典。
少子化
|共24篇|
派錢鼓勵生育,為何日本難成功?
港府今天(25 日)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其中一環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少子化問題,有傳政府擬派兩萬來鼓勵夫婦生仔。不過觀乎日本的生育津貼,學者認為成效有限;另有研究顯示,現金轉移補助未能有效影響亞太地區生育率,原因何在?
少子化世代中,奈義町如何締造生育率奇蹟?
要提升生育率,秘密或者就在岡山縣奈義町。只有約 5,700 人的奈義町 2021 年生育率達 2.68,是全國平均水平 1.3 的兩倍多。就連首相岸田文雄也曾到訪這個偏遠町鎮,視察當地的日間托管服務和不同援助計劃。
「少子化」:日本企業面臨無人承繼問題
人口老化和少子化危機一直困擾日本,更開始影響當地企業,不論是經營傳統商品的百年企業,還是做家族生意的中小企,同樣面臨人力不足的問題。企業找不到接班人承繼業務,已成為日本社會常見的現象。
日本書店如何掙扎求存?
日本各地的書店正在消失,剩下的書店不少也門可羅雀。根據一份行業評估,由於人口下降及互聯網普及,書店數字在過去 10 年下降近 3 分之 1。買書顧客數量持續下降,書店營運者為了生存,需要花費更多心力。
宜遊不宜居?京都人口大幅減少
京都市深受日本以至全球旅客喜愛,也是京瓷、任天堂、島津製作所等世界知名企業的總部所在。然而,長居於此的人卻急劇減少。全國放送協會(NHK)及商業雜誌 PRESIDENT 均作專題報道,分析這個古都為何宜遊不宜居。
少年們不打棒球,日本國民運動沒落之兆?
日本棒球界今年威風十足,先是國家隊贏得奧運金牌,赴美發展的大谷翔平選手,更在當地聯賽榮獲 MVP。但這項國民運動,正面臨存亡危機。作為球壇基礎的少年棒球,參加人數每況愈下,以往總是小學生理想職業榜首的棒球選手,如今也被 Youtuber 超越。出生率低固然是「禍首」,但男孩們遠離球場的原因,不只如此。
俄羅斯少子化的副作用:反 LGBT 立法
早在肺炎疫情爆發之前,扭轉俄羅斯的人口下降趨勢,已經是普京政府的首要任務。普京曾在 2019 年公開承認,俄羅斯人口減少的前景令他困擾。他的主要競選承諾之一是在 2024 年任期結束前解除人口危機。人口下降的趨勢,也成為俄羅斯政府打壓 LGBT 等少數性取向族群的理由,包括禁止宣傳同性戀,以及禁止同性伴侶收養兒女,以維持傳統家庭的價值觀。
疫情引爆「Baby Shock」,日本少子化危機加速 18 年
戀愛停止,已經導致相關旅遊設施的遊客數減少,讓各個飽受疫情摧殘的產業,進一步遭受情侶消失的打擊。然而,如果整個日本「開始談戀愛」的人口真正減少了,迫使少子化比預期更加速發生,不只是日本一大社會問題,對於日本經濟的影響也遠遠不止於此。
人口老化不是問題:社會有無盡勞動力?
人口老化下面通常接著「問題」一詞,往往讓人聯想到損害社會經濟,是發達國家的頭號發展憂慮。勞動人口追不上老年人口增加﹐意味著愈來愈少人工作以支援老年人和兒童;同時,勞動力減少會令政府稅收減少,養老金不足夠照顧老年人口。然而,這些經濟和通識教科書的想必然論述,也許要被推翻。人口老化問題不是「問題」,社會不必然缺乏勞動力。
派錢提升生育率成效如何?
香港生育率多年來呈下降趨勢,總和生育率從 1981 年的每千名女性有 1,933 名嬰名,下降至 2003 年的 901 名。2012 年雖曾回升至 1,285 名,2017 年卻又再下降至 1,125 名。這狀況同樣出現於歐洲的先進經濟體國家,一些國家採取增派育兒福利作為應對方法,但這些金錢利誘成效又是如何?
生活成本高昂、前途黯淡,美國生育率創新低
香港生育水平大體而言呈下跌趨勢,原因眾多,生活成本高一直是最為人詬病的原因,同樣情況亦見於美國社會。美國生育率暴跌至 32 年以來新低,人口統計學專家認為,年青一代不敢生兒育女,與社會各種不明朗因素及文化更替有關。
免費教育,刺激生育?
5 月 10 日,日本參議院通過有關幼兒保育及大學教育「免費化」的法案,在今年 10 月開始逐步實施。有關法案預計每年需要 7,764 億日元的預算,由同期實施的消費稅增稅收入填補。
令和元年:巔峰過後,偉大抱負的終結
德仁太子預定於今年 5 月 1 日即位,亦將開啟新年號「令和」元年,不過,日本是否真如這個雅致年號的喻意,邁向一個「政令和諧」的新時代?在日本生活了 12 年,專門研究外交政策及亞洲政治關係的多摩大學客席教授 Brad Glosserman,卻將在下個月出版其新書,從書名到書中內容,無不跟日本新天皇即位,年號替換的期盼大唱反調。
與世隔絕:中國農村老人的現實
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數十年,埋下了許多社會問題,隨時間過去終於浮現,其中一項便是人口老化。特別是居住在農村落後地區的老人,長期與世隔絕,忍受著艱難的晚年生活。最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則就訪問了其中幾位。
無兒的女人:沒生孩子,也可以是另一種幸福
由於未婚、晚婚或不育等因素,終身沒有懷孕產子的女性,在發達國家日漸增多。但在提倡生育以緩解人口老化的日本社會,加上「有仔有女方是幸福人生」的傳統價值觀,令這些膝下猶虛的婦人倍感壓力。一些女性透過著作、網誌及分享會,向同道中人宣揚訊息:即使沒生孩子,也可充實過活。
少子化及高齡化的日本,如何解決勞動力難題?
日本的少子化和高齡化愈趨嚴峻,約 1.27 億的全國人口持續減少。本土年輕勞動力驟減,迫使日本政府開始輸入更多外勞,應付多個行業的人手需求。以日本最大的連鎖便利店 7-11 為例,現時就約有 7% 員工是外國人。不過,這些外籍人士離鄉別井,來到一個從文化到語言都很陌生的國家,怎讓他們適應及融入社會,成為僱主乃至當局必需解決的難題。
Moyashi:老人與車
當腦袋退化,無法作出合理的判斷和反應時,就失去駕駛的權利。理由很簡單,也容易理解,因為會危害其他道路使用者。由於潛在的交通意外風險,直接涉及人命,很難反對剝奪這項權利。但同時間有人會問,其他權利又如何?患老人痴呆的應不應該擁有投票權?
怎樣解決人口減少?向日本最年青城市學習
日本各地為高齡少子化大傷腦筋之際,愛知縣長久手市卻能獨善其身。隨著年輕夫婦搬進市內生兒育女,當地在過去 40 年,人口一直有增無減,在 2005 至 2015 年間,增幅更達到 24%。兒童數目節節上升,在市內一個新興住宅區,甚至有小學能在各個年級開設 5 至 6 班。到底這個「日本最年青城市」有何法寶,能夠打破人口減少的困境?
下流老人(一):日本老人生活慘況
在剛上映的電影「嫲煩家族 2」中,導演山田洋次以喜劇形式道出日本老人的生活慘況:七老八十還要在大熱天時當廉價勞工,因經濟拮据而妻離子散,唯有獨居爛屋,孤零零度過晚年——這種過著悲苦生活的長者,日本作家藤田孝典稱之為「下流老人」。藤田孝典著作指出,現時全國有 600 萬至 700 萬位下流老人,老年貧窮問題嚴峻,將衝擊社會經濟,危及日本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