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封鎖期間,不少人會透過觀看電視節目,解去煩悶。在紐西蘭,有少年因追看電視劇而受啟發,化無聊為力量,砌出長達 25 米的 Lego 積木火車,成功打破世界紀錄。
封鎖
|共17篇|
少了飛機升降,鳥撞反更頻繁?
鳥擊事故過往偶有所聞,譬如 2009 年薩利機長駕駛的全美航空客機,便因撞到雁群令引擎雙雙故障,最終迫降哈德遜河方能倖存。各地機場及機師因而訓練十足,能避免意外發生。但近月從歐美到印度,鳥擊報告同見增多,航空專家以至動物學家分析,此事與疫症不無關係,風險更顯著提升。
Moyashi:甚麼時候才可以到日本旅行
與其問日本何時開關,不如問香港政府甚麼時候才發現打地鼠式的圍封是無意義。
疫下四野無人,大自然不見得更好
去年各國初次封城抗疫後,網上瘋傳「海豚重返威尼斯運河」、「美洲獅遊走智利街頭」等所謂生態巨變,往後雖被證實子虛烏有,但那套「無人之境令大自然得以復原」的觀念,始終根深柢固。只是,現實不見得非黑即白。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人類突然從眾多環境中「消失」的真正影響,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疫情愈緊富國經濟愈火?三股力量成世界支柱
就在 2020 年 10 月,國際貨幣基金(IMF)還警告稱,COVID-19 將對世界各地的生活水平造成「持久破壞」,全球很可能要經歷一個「漫長、坎坷且充滿不確定的(復甦)過程」。然而,IMF 今年 4 月 6 日發佈的預測卻截然不同。現在它認為,到 2024 年,美國經濟可能會比 IMF 原來的預測更加強勁。這份報告顯示,對於大多數先進國家來說,此次危機只會帶來有限的創傷。
腦霧:記性變差也與疫症有關?
武漢肺炎疫症踏入第二年,全人類生活方式大變,部分人連記性都變差,常會丟三忘四或是心不在焉,出現所謂「腦霧」(brain fog)的現象。由於當中不乏武肺病人,故被視為後遺症之一。但令人在意的是,不少「患者」從未確診,為何也會有此困擾?多名專家作出分析,並提供紓緩方法。
「嬰兒潮」美夢落空,抗疫令人性冷感?
普遍以為,疫下全人類被困家中,閒來無事便只能「做人」,造就一波嬰兒潮。只是任誰也沒想到,居家抗疫令人更忙更累更受壓,很多年青夫妻及單身男女因此性慾大減,對親密行為興趣缺缺。多國出生率再創新低,鬧起了嬰兒荒。如何重拾床第間的熱情,成為兩性關係乃至生育繁殖的難題。
疫症之下,如何還兒童玩耍權
過去一年,學校停課,學童只能靠通訊軟件在家上課。學習可以遙距,一起玩耍的樂趣卻難以取代。早前實行嚴格封鎖政策的英國,正計劃逐步解除限制,當地一眾關注兒童發展的組織及人士,便開始思考如何規劃更理想的疫後兒童玩樂場所。
Moyashi:打地鼠遊戲的性價比
到頭來突襲式封區就像打地鼠一樣,是低效率大動作的遊戲。打地鼠得了多少分根本不重要,目的不是回報,而是過程。
武肺令黑手黨更偉大?
面對武漢肺炎第二波疫情,歐洲多國再推行嚴厲的封鎖措施。法國日前便再次封鎖全國,德國亦即將實行緊急封鎖。另一邊廂的意大利,單日感染人數亦創新高,政府正收緊企業經營時間。禍不單行,隨著疫情加劇貧窮問題,意大利的黑手黨正乘勢擴張。
因抗疫之名:政府愈多管控,國民愈缺乏自控
除了追蹤傳播鏈以及將病人隔離醫治之外,此刻的政府,應該相信公眾能夠自我控制的責任感,政府愈是設置更多的規則,公眾愈是缺乏自我控制的意識。
Flycation:到不了目的地的飛機,為何仍有旅客?
全球疫情不穩,未知何時才可出國旅行,為解心癮,有人會到酒店「Staycation」,佯裝自己到外地度假。有澳洲和亞洲航空公司近月更推出「Flycation」原機來回航班,意外地受歡迎。旅客上機飛完一趟,卻不過原地下機,究竟樂趣何在?商業雜誌 Fortune 就專文分析,旅客是抱著甚麼心態參與 Flycation。
解封後的紐約,還會是紐約嗎?
相信沒有哪個城市,比紐約更叫世人憧憬。但武漢肺炎波及美國,令紐約成為疫情最嚴峻之地;全市封鎖抗疫,熱鬧的中央車站也淪為鬼城。一直到月初,紐約才實施首階段重開。人們陸續回到街上,卻發現巴士、地鐵甚少乘客,百老匯、博物館及很多酒店、食肆與商舖持續關門。沒了學生、遊客和上班族,只有反種族主義示威者。解封後的紐約,還是當初的紐約嗎?
公共衛生專家為何說一套,做一套?
建議英國首相約翰遜封鎖國家,呼籲民眾嚴守社交距離的倫敦帝國學院教授、流行病學家 Neil Ferguson,卻邀請情人探訪自己,最終要辭去政府科學顧問一職。何以最了解疫情、有份制訂抗疫措施的頂尖學者,卻會違反相關規定?
【全球適用?】俄國民眾示範網上「示威」
非常時期下如何示威抗議?在俄羅斯,有民眾因為失業、國家沒有提供經濟補貼和總統普京意圖修改憲法延長任期而感到憤怒,但礙於禁足令,他們不能上街遊行,於是一眾「戰鬥民族」便把戰場移師網絡。
【抗疫典範】紐西蘭如何用 10 天「輾平」曲線?
當英美等國仍在掙扎,想把疫情曲線拉平,紐西蘭嚴格「封國」短短 10 天,卻已把曲線「輾平」。全國大幅增加檢測,新增的確診或懷疑感染個案卻連續 3 日減少。週二只錄得 54 宗,比單日康復者 65 名還少,週三更再創新低至 50 宗。紐國的成功告訴世人,想要有效抗疫,目標該是「消除」而非「遏制」。
【武漢封城】專家:濫用社會控制工具
武漢日前停止全市公共交通服務,官方又呼籲市民不要離開當地,難免令人聯想到全市隔離或封城。然而,在疫情已遠至美國等國的情況下,才一刀切隔離整個城市,會否弄巧反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