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近期出現肺炎支原體感染病例。官媒報道指,有關病例連日激增,其中兒童感染最嚴重,而且感染時間比往年更早,兒科醫生警告今年支原體肺炎可能會大規模爆發;相關情況引起世衛(WHO)關注,並要求中國提供有關更多資訊。肺炎支原體是一種細菌,可藉由破壞喉嚨、肺部和氣管的呼吸系統內壁導致疾病,感染最常見於年輕人和學齡兒童。事實上,有研究團隊早在今年 6 底發表於「刺針微生物」的研究中提醒,自大流行以來消失不見的支原體肺炎,有可能捲土重來。
封城
|共23篇|
世界醫學專家從 COVID-19 封城措施學會甚麼?
9 月 18 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宣佈當地 COVID-19 疫情已經結束。而在較早之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Ghebreyesus)亦表示全球大流行的終結已經「近在眼前」。全球大部分國家都陸續放寬、甚至完全撤回繁瑣的抗疫措施。9 月初,權威科學期刊「自然」就刊登專題文章,反思世界醫學專家從 COVID-19 封城措施學會甚麼。
張樂芹:迎接疫後經濟,印尼峇里推出數碼遊牧簽證?
隨著不同地方解封,全球各地旅遊業開始有復甦的跡象,「數碼遊牧民族」這個概念亦必然會乘勢再起。
金仔:上海人為何要潤之則吉?皆因封城是隻黑天鵝
上海封城 2 個月後開始解封,年青人之間逐漸流行一個潮語 ——「潤」。面對中國堅持清零政策和推廣恆常基因檢測(即每 2 天撩鼻孔),不少上海市民的回應是:「潤之則吉」。不是毛公潤之的潤之,而是取其漢語拼音「run」的諧音,解作英文的「走佬」。走去哪裡?美國是首選,接下來的是澳洲、加拿大、英國等,網民謔稱為華潤萬家,四處流徙是也。
唐明:令人摸不著頭腦的無賴邏輯
「無賴原則」針對的是權力階層,專注警惕他們的惡和陰暗,因為權力能夠催化人性的惡,製造更大的災難,這句話的意義,在於有權力的 context。但是中國的政治思維,恰好顛倒過來,是防民如防賊:沒有權力的人,遭到政府全方位的碾壓,而且將人性普遍存在的惡,視為權力無限延伸和擴大的正當理由。
鴻若遠:面對封城缺糧時 梅森罐重回消費者視野
這兩年經常出現封城或突然糧食短缺,原本用慣手機叫外賣的年輕一代,都重新關注起這種食物儲存模式,並開始使用梅森罐。
【派對門】約翰遜陷下台危機,誰可接任英揆?
如今英國已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對 Omicron 近乎不設防,但首相約翰遜近日卻被揭發,前年曾經邀請過百人參加首相府派對,疑觸犯當時自己制定的嚴格封城令,有保守黨議員正策劃不信任動議。有英國傳媒認定,約翰遜將撐不過今次政治危機,已在推測接任首相人選。
方俊傑:封城之盜 —— 新常態下的尷尬劇情片
如果要用一個詞語形容這齣電影,我會說尷尬。如果想說說新常態對人類帶來的衝突,應該似電影前段,借一對普通人的生活,反映所有人面對的苦況,讓最多的人找到最大的共鳴,從而看看有沒有得到點點安慰;偏偏,到後段,筆鋒急轉,將共鳴感輕鬆踢走。
曾詩敏:荷蘭宵禁令 —— 引發示威,助長炒賣?
荷蘭自二戰以來首次實施宵禁,日期暫定為 1 月 23 日晚上 9 時至 2 月 10 日凌晨 4 時半。宵禁期間,市民不得在晚上 9 時到凌晨 4 時半外出,違例者可面臨 95 歐元罰款。宵禁令一出,你猜有甚麼一連串的反應?
疫情 2.0 再起,歐洲各國金融崩潰在即?
隨著意大利和許多其他國家新冠病毒感染率衝破今年春季第一波疫情高峰,歐洲各國已重新實行不同程度的全國封鎖,試圖遏制疫情再度蔓延。餐館、酒吧、健身房、電影院和劇院被迫關閉。法國、愛爾蘭和比利時關閉非生活必需品商店,引起店主不滿。
Percy Leung:英國的「武肺白癡」(Covidiots)
其實真的有必要以智商測試來找出白癡嗎?所有仍然不能正視武漢肺炎的嚴重性、不願認真防疫、不肯聽從政府指引的市民,就是西方新名詞「武肺白癡」(Covidiots)的最佳定義。
350 年前的自我隔離 —— 以肉身截斷瘟疫傳播
英國村莊伊姆村(Eyam)因在瘟疫中自我隔離而聞名。17 世紀英格蘭爆發鼠疫,倫敦商人把布料樣本寄給伊姆村的裁縫 Alexander Hadfield 時,裡面的跳蚤使瘟疫在村內蔓延,超過 260 名村民染病身亡。但他們自我隔離的決定,拯救了北部無數人的生命。在同樣急需自我隔離的傳染病大流行年代,英國「獨立報」記者重回伊姆村,希望了解多年前的疫症,對現今有何啟示。
生活重回正常,卻感到無比焦慮
疫情開始緩和,各地的人陸續再度外出,但疫症引發的各種焦慮不安,能否就此散去?英國自 3 月下旬開始,已實施 8 星期居家令,最近政府宣佈放寬限制,逐步讓國民重回正常生活,有些人對重獲自由感到興奮,但亦有人為此惆悵。
泰人自殺成風:他們沒感染 COVID,COVID 卻迫死他們
單親媽媽沒錢買奶粉而上吊身亡;的士司機無法支付車租而輕生;中年男子失去工作而跳河自盡,女兒亦隨他而去…… 上述都是同日發生在泰國的自殺個案。在武漢肺炎爆發下,走上絕路的並不只他們。一批學者上周六發表報告,揭露令人痛心的殘酷現象:泰人沒感染 COVID,COVID 卻把他們迫死。
有時間,不如多閱讀?
「沒有時間」在這段與世隔絕的日子中難以成為藉口,在花時間打機、執屋、烹飪、運動以外,有否想過閱讀那些經年買下,但久未閱讀的書?慈善組織 Reading Agency 的調查顯示,英國國民自 3 月 23 日宣佈封城以來,似乎加深了閱讀興趣,受訪者中近 3 分 1 人閱讀量增加,當中更有近半數是年輕讀者。
美國喬治亞州復市,要錢要命自己揀?
美國喬治亞州州長肯普(Brian Kemp)近日宣佈解封措施,准許髮廊、紋身店、按摩店、保齡球館和健身室等場所在當地時間 4 月 24 日重開;27 日起,餐廳、私人會所和戲院也可恢復營業。然而,在武漢肺炎陰霾纏繞不散的情況下,復工的決定在州內引來兩極意見。
為何優先解封書店?意大利官員:書乃當下必需品
意大利上週宣佈延長整體封鎖措施至 5 月 3 日,以助繼續防疫,但書店、文具店和童裝店等小型商舖則獲豁免,並於近日優先啟業,為恢復經濟鋪路。然而,部分店主和員工認為局部解封的做法操之過急,而且意義不明,防疫之路恐怕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陶傑:家家有本難唸的武肺經
除了美國律師團向美國法院起訴中國輸出武肺病毒、隱瞞疫情、造成美國巨大損失索償千億美元,全印度律師協會和國際法學家委員會,更向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起訴,要求中國賠償。
極權在笑:藉疫症獵殺抗爭者
近日,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愈趨失控,各地政府都大幅加強抗疫措施,包括限制出入和集會自由,引起不少人討論,到底人權和防疫之間的界線,該如何拿捏?誠然,人命關天,短暫犧牲個人自由無可厚非,但有立心不良者,卻以抗疫之名打壓異己,當中,哥倫比亞的故事最為淒慘。
英國獨立書店武漢肺炎生存記
經營實體書店艱難,書店在疫情大流行下倒閉,並非意外之事。在英國,書店要撐過疫情,亦不得不出盡法寶 —— 由單車送貨到電話介紹好書 —— 盡最大努力抗疫之餘,在危機中繼續服務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