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

|共19篇|

冷氣機與環境,該怎樣平衡?

在可預見的未來,冷氣機只會愈裝愈多。除非我們保證生產電能和製冷期間不再會產生碳排放,更多冷氣機只會加劇全球暖化。然而,奢想全人類暫停使用冷氣機並不切實際,像今年歐洲嚇人的高溫,隨時「搞出人命」。在這種情況下,冷氣機需要用得更有效率。

幫私處剪個「好毛形」:男性愛美商機崛起

松下(Panasonic)在去年推出的熱賣新品:Body Trimmer 體毛除毛器。很難想像一間百年傳統的日本企業會針對男性的體毛,推出這款劃時代的產品。事實上,不只日本,全球各地的男性愛美意識正在快速崛起。2016 年美國新創的剃鬚刀公司 Dollar Shave Club,以 10 億美元的天價賣給 Unilever。這家公司完全針對男性市場做商品開發,除了剃鬚刀外,也推出濕紙巾等配套商品,用送遞方式讓男性不用出門購物,其估值完全凸顯出男性消費的力道。

松下、海爾的家電轉型革命

2025 年,你家的雪櫃、電視、風扇、冷氣機會是甚麼樣子?這是全球家電大廠都在思考的問題。今年 3 月,日本家電大廠松下選在成立一百周年紀念日的前一週,宣佈與位於美國矽谷的日系創投 Scrum Ventures 攜手,成立合資公司 BeeEdge。目的就是要引入矽谷的創新活力,促進傳統家電轉型。

維修咖啡店 重塑惜物生活

物質過剩的年代,大如吸塵機,小如湯匙壞掉無用,我們就會隨手掉棄。但一群來自全球的志願者立志要人不再扔掉東西,在「咖啡店」重塑以往惜物的生活。名義上是咖啡店,但不會聞到咖啡香,因為實際上這是每月第 3 個星期日提供免費維修各種居家用品的服務場地,而且全世界多國亦正推行。

從吸塵機到電動車,Dyson 的抗污染大計

James Dyson 宣佈要進軍電動車市場、2020 年要推出第 1 台電動車時,不少人以為他在開玩笑。這個將畢生心力都投入在研發吸塵器、開創家電新藍海的科技狂人,思考的竟然不是如何交棒退休,而是再掀起一場新革命。吸塵機的下一步為甚麼是電動車?兩者看起來毫無關連,而且技術含量相差十萬八千里,但 James Dyson 認為,吸塵器與電動車有一個共同的使命,很一致,就是「抗污染」。

愈失敗愈成功 Dyson 的失敗創新學

創辦人 James Dyson 現時身價高達 56 億美元,在「福布斯」億萬富豪排行榜上,名列英國前 15 位。但綜觀他的創業歷程,會發現他的成功完全是奠基在「大量的失敗」之上。Dyson 第一款無袋式吸塵機,試驗 5,127 次才宣告成功。這不是因為技術有多困難,而是 James Dyson 堅持用大量製造原型機做測試。這個作法既費時又耗成本,但好處是能在失敗的過程中,不斷發掘出新設計靈感。

Moyashi:當電視可以送飯

為了開拓收入源,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廣告播放。但擁有電視機的才不到一千個家庭,賣廣告也沒有意思。於是 NTV 在賣廣告前,實行另一項媒體普及政策:設立街頭電視。首先在首都圈車站與鬧市等 55 個地點設立公共大型電視,在 1957 年前普及至新瀉、靜岡、福島等 278 個地點。街頭電視播放的主要是當時著名的摔角手「力道山」、或者職業棒球等的運動比賽。街頭播放非常受歡迎,往往接近節慶祭典的級數,數千人同時聚集於街頭電視前的場景並不少見。

百歲 Panasonic,如何回復初心,守住家業?

1918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來到尾聲。一個 23 歲的日本人,帶著太太與小舅子,三人從製作插頭開始,在大阪設立了一間電器工場。一百年後,這家三人公司在全球的員工人數來到 27 萬人,子公司多達 581 家,它就是松下(Panasonic),日本最大的家電業者。

室內空氣差過戶外?

結合了智能監察和空氣淨化功能的家用風扇,在去年迅速成為 Dyson 的旗艦商品,不過,這款高規格產品的電視廣告,卻遭英國廣告標準局(ASA)譴責,並由於過度誇大室內空氣污染的危險性而被勒令禁播。事後 Dyson 向有關部門提供一系列關於室內污染的調查數據,試圖駁回誤導指責。

Gloria Chung:因牛油而生的洗衣機

19 世紀,人們都在家中製造牛油,將牛奶放入利用分離器,透過劇烈搖動便能使乳脂從牛奶中取出,這原理竟然是洗衣機的前生。Miele 於 1899 年成立時,當時洗衣服需要用煮熱水消毒,並不停的攪拌以及搓揉,不但費力費時,而且有燙傷清洗者的風險。創辦人之一——Carl Miele 的工廠,原本是製造牛油分離器的,他及後靈機一觸,將相同運作原理應用於洗衣機上,並於 1901 年研發出第一款洗衣機,避免了因傳統洗滌方式而灼傷的危險,更大大省卻勞動力,連小孩也可以協助父母洗衫,是工業化生活的一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