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奧運將於法國巴黎舉行,為貫徹低碳理念,當地正於興建設施的過程中採用低碳建築技術。巴黎奧委會計劃在選手村採用一種冷卻系統,就像羅浮宮去年應對酷熱天氣所使用的系統一樣。有金牌得主支持這類可持續發展計劃,但亦有人始終擔心,沒冷氣的選手村會否太熱。
奧運會
|共22篇|
曾詩敏:體育工作者之路
我一個小小主持的位置,某程度上也用了十年時間去換取。當然還有比我資深得多、仍然在這行頭的前輩,以及年資比我淺的行家,一直在電視、報紙、電台及網媒等渠道,鋪天蓋地為大家帶來更多資訊。
【Soul Monday】殘奧羽球代表,把「失能」變成「超能」
東京殘疾人奧運會將於明天揭幕,羽毛球成為今屆兩個新增項目之一,剛滿 19 歲的印度選手 Palak Kohli 則是最年輕的參賽者。先天左臂發育不全的她,曾經被拒於體育之外,但憑藉多年努力和樂觀自信,如今躍升為羽壇新星。「我把自己的『失能』,轉化成一種『超能』。」
【東奧結束】體壇傳奇過後,各地人民如何留住美好回憶
有賴於港隊上下的不懈奮鬥,香港人渡過了一個夢幻的東京奧運,也深切體會運動的魅力。體育能夠凝聚人心,亦是重要的文化身份和集體回憶一部分。然而體育不單只講求硬件,亦要打進人民的生活裡。世界各個體育強國,就嘗試以各種方式,把一個又一個的傳奇故事,保育和傳承下去,真正做到普及運動文化。
當 Underdog 也能成為冠軍
在田徑賽場上,牙買加、美國、肯雅等國的選手傳統上會被看高一線,但今年奧運的田徑場,卻由意大利奪得男子跳高、男子 4×100 米接力及 100 米金牌,結果令人意外。觀眾對意大利跑手 Lamont Marcell Jacobs 奪金更是大惑不解,一則因為他並非出身自傳統田徑強國,二則他並非著名跑手,3 年前才開始由跳遠重投短跑運動,而且到今年較早時候才跑過 10 秒大關。BBC 新聞近日就有專文分析,為何這些被看低一線的運動員,最後能得勝。
不能回家的白羅斯選手
奧運跑手 Krystsina Tsimanouskaya,因在社交網站上公開批評白羅斯國家隊教練安排失當,而被強行帶至機場準備返國,幸好她最後尋得日本警方協助,又得到波蘭提供人道簽證,成功脫險,但仍被白羅斯官方指控患有精神疾病。她受訪時指出:「即使你沒有參與反對活動,也從未參加過任何示威活動,仍會因為不同意某些行為而被視為對政權不忠,繼而遭受攻擊。」Tsimanouskaya 不是唯一一位被迫流亡的白羅斯奧運選手。「德國之聲」(DW)近日訪問了流亡德國的運動員夫婦,他們坦言得知此事,加上人在異鄉觀看奧運,心情極為複雜。
【東奧 2020】哪些項目的壟斷被打破了?
疫情陰霾下,今屆東京奧運一拖再拖,但總算順利完成。這場體育盛宴,總共 33 個大項,共 339 個小項。近幾屆奧運,中美等資源充足的體育大國高踞獎牌榜前列;有些國家就專門挑戰幾個細項,意圖壟斷獎牌。
【劉慕裳奪銅】武術還是運動?空手道數百年流變之路
香港代表劉慕裳在女子空手道個人形賽事中勇奪銅牌,亦是香港在今屆東京奧運的第五面獎牌,破盡歷年紀錄。空手道是世界知名的武術技藝,在 80 年代甚至成為多部荷里活電影的題材。可是不同於一樣來自於日本的柔道,空手道於今年才踏上奧運舞台,而且到下屆巴黎奧運又會再被剔出,中間經歷漫長的演變過程,以及到武術和體育哲學的爭辯。
最緊要人……捲入慕尼黑慘案的香港代表團
東奧在 7 月 23 日開幕,港人在這十數天中,有幸見證健兒們在賽場上穿金戴銀,為港爭光。不過,奧運歷史亦曾出現過驚心動魄旳一幕,1972 年「慕尼黑慘案」,巴勒斯坦激進組織「黑色九月」劫持選手及教練,香港代表團亦被捲入其中,最終逃出生天。他們或者不是金牌選手,卻真正是「人沒有事才是世界冠軍」。
無客才正常:奧運場上的冷門項目
今屆奧運史無前例地閉門作賽,令人憂慮寧靜的異常環境,會影響各國健兒的發揮。但對於數百名出戰冷門項目、每隔 4 年才受注目的選手來說,沒有觀眾也沒關係,因為無客才是常態。一些運動比賽,有時甚至連看台也欠奉。
Moyashi:運動場上,個人與國家的距離
東京奧運終於來到尾聲,獎牌花落誰家差不多都已經有結論。雖然說奧運精神在於參與,不在於勝負,但大家都知道這句是廢話,否則運動員贏得獎牌的時候就不會歡喜雀躍,所屬國的觀眾也不會感到與有榮焉。
唐明:柴可夫斯基也為奧運增光
當然從國際奧委會的角度,聼柴可夫斯基,實在是賞心悅耳得太多了,俄羅斯不但沒有損失,而現場所有人的耳朵過了一把癮,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足夠為俄羅斯臉上貼金了吧。
奧運滑板賽,正撼動世界
過往在街上玩滑板,會被不少人視作公眾滋擾。但當日本選手在滑板項目上奪得多面獎牌後,當地人開始為年青運動員感到驕傲,同時沉迷於運動員之間友愛的互動及周邊新聞。而更重要的是,他們對這項運動的看法開始改變。
【李慧詩爭勝賽】競輪與凱林:助日本戰後復甦的賭博運動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在奧運凱林賽復活戰中,以驚人爆發力首名衝線,直踩入半準決賽。作為當今最矚目奧運單車項目的凱林賽,其實源於 1948 年日本九州的小倉市,市政府為求戰後重建,以稱為「競輪賽」的單車賭博運動增加收益,其他城鎮隨即仿傚而流行至今,每年博彩收益逾 1.15 萬億日元。由競輪賽演化的凱林賽,卻到 2000 年才正式納入奧運項目。
無觀眾、減傳媒,如何作奧運直播?
今屆奧運賽事中,看台上再沒有擁躉,場地能容納的傳媒也銳減,只能靠轉播技術及運用巧思,觀眾才能感受到賽事的緊張刺激,及知道選手得獎背後的小故事。
港產世界紀錄保持者:因冷戰與奧運無緣的戚烈雲
香港游泳運動員何詩蓓勇奪奧運 200 米自由式銀牌,兼且打破亞洲紀錄,向大家證明香港泳手有能力走上世界之巔。過去這個城市誕生了很多留名歷史的運動員,1957 年就有一位香港出生的泳手打破 100 米蛙泳世界紀錄。可是,由於他北上投靠共產中國,在冷戰時期,就因政治原因無緣奧運賽場。
【何詩蓓奪銀】從拒諸門外到帶動風潮:香港游泳運動緣起
何詩蓓在女子 200 米自由泳項目摘下銀牌,為香港游泳史上首面奧運獎牌。香港與大海關係密不可分,但游泳運動興起絕非必然,直到百多年前英國殖民者把游泳文化傳入,這門運動才得以流行,更曾經領先全中國,在 30 年代孕育出家喻戶曉的傳奇泳手「美人魚」楊秀瓊。
【張家朗奪金】劍擊之科學
「劍神」張家朗為香港奪得今年首面奧運金牌,令劍擊運動前所未有地廣受注目。有說劍擊的劍,速度在奧運場上僅次於子彈,可知劍手必具備強大身體和心理質素,講求反應和爆發力,原來近年有不少運動科學研究,對背後的生物力學原理進行剖析,甚至有研究認為,在面罩塗國旗是有效的心理戰術。
【Soul Monday】從曠課「壞孩子」到跳入奧運池
幾經波折,東京奧運終於開鑼。各國選手排除萬難,齊集一堂比賽競技的場面,在疫下格外可貴。對於 26 歲的砂間敬太來說,是次代表日本出戰男子 200 米背泳,更加是「意想不到」,皆因小四至中三期間,他幾乎都拒絕上學,甚至考慮過告別體壇。如今成夠踏上奧運舞台,全賴遇上兩位恩師。
奧運沒有觀眾,東道國連運動員都失去優勢
2021 年東京奧運會將成為首屆沒有觀眾的奧運會,有體育經濟學專家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上撰文,分析特殊情況下,東道國運動員是否能繼續保持主場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