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著名反烏托邦小說「1984」作者命名的「佐治奧威爾圖書館」去年於俄羅斯一棟破舊建築的底層成立。低調的小型圖書館位於距離莫斯科 5 小時車程的工業城市伊萬諾沃,正努力對抗日益加強的國家宣傳及審查制度。
反烏托邦
|共8篇|
【那年盛夏】反烏托邦遊戲,如何令人著迷?
電視劇「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大結局,殺人遊戲的謎底終將揭曉。過去早有類似的影視作品,由「大逃殺」、「飢餓遊戲」、「今際之國的有栖」到「魷魚遊戲」,故事角色同樣被迫參與「反烏托邦遊戲」(Dystopian Games),在殘酷規則下自相殘殺。有學者研究指出,這類作品吸引觀眾的,不僅是對現實競爭的隱喻,還有對現代社會病徵的診斷能力。
烏托邦與反烏托邦是一對雙胞胎
亂流之下,反烏托邦經典如「一九八四」和「美麗新世界」再度暢銷,讀者總著眼其社會批判能力,卻沒多少人欣賞烏托邦小說,斥之為過於天真。美國文化周刊「國家」為此平反,文章認為兩者是一體兩面,烏托邦小說同樣是建基對現實的批判,往往誕生於山雨欲來的時刻,可激發人民變革的想像力。
三大反烏托邦小說家,唯獨他來自現實中的反烏托邦
「一九八四」、「我們」和「美麗新世界」三大反烏托邦小說,如預言書般映照當下的高科技極權統治,近年一度重登暢銷書榜。英國著名哲學家 John Gray 最近卻在文化雜誌「新政治家」撰文分析,創作於一個世紀前的「我們」,不但是三部經典中最早成書,作家薩米爾欽(Yevgeny Zamyatin)更在蘇聯飽受批鬥和牢獄之苦,是當中唯一來自反烏托邦現實的作家。
林喜兒:Brave New World —— 只剩下性愛與毒品
當你想像在蠻荒世界過著憤世、不安卻擁有自由意志生活的人,來到這個美麗的監獄,將會掀起甚麼革命時,一集兩集三集過去,除了是連場的性愛派對與無時無刻吞「Soma」之外,劇集卻對沒有私隱、謝絕一夫一妻、抗拒家庭價值這三大規條衍生的新世界、新人類的描寫都流於表面。
林喜兒:Altered Carbon —— 科幻版長生不老故事
Netflix 今年重頭之一「碳變(Altered Carbon)」將於今個星期五播放。這是一個科幻版長生不死的故事,三百年後的世界,人死後可以重生,只要把他的意識備份數碼保存下來,下載到「人格備份」、再植入有「義體」之稱的新身體。近年也有不少科幻、反烏托邦題材的劇集,這齣改編自 Richard K. Morgan 於 2002 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會否成為另一經典?率先看罷第一季 10 集,不妨看看是否合你心意。
Moyashi:九龍城寨進行曲(四)—— 病毒九寨印象
嘗試讓不同人看「九龍城寨」的歷史相片,無關國籍,十個有十個都會說自己彷彿曾經看過。有人會說有科幻電影感、很網絡龐克(Cyber Punk)、或者有後末日世界的氛圍。但當你追問他們從甚麼地方看過、知不知道這是甚麼地方、為甚麼有以上的感覺,絕大多數人都答不出口。對自己一個從來沒有踏足過、甚至不知道名字的城市有印象和記憶,其實滿不可思議 —— 尤其九寨能夠跨文化跨地域,令遠在另一塊大陸的人都有印象。
林喜兒:The Handmaid’s Tale —— 這會是現實嗎?
The Handmaid’s Tale 改編自 Margaret Atwood 寫於 1985 年的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 Gilead,從民主自由的美國變成奉行原教旨主義的國家。開首便是主角 June 一家三口,從美國逃至加拿大不果,June 被活捉成為侍女,從此她叫做 Offred,不能再用本名,過去的一切也隨之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