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好友常春藤和澳門丈夫丁先生在加拿大留學時認識,婚後她嫁到澳門,二人現育有一對年幼子女。丁先生因為公幹來到倫敦,順便與我們聚舊,言談間問及子女讀書的計劃。他說那時不用考公開試,我當下眼前一亮,想進一步了解澳門人的教育,以及這對居澳朋友的育兒想法和心得。
升學
|共9篇|
Moyashi:致公開試失敗的學生們
香港放榜季節另一個傳統,就是大家出來說公開試不代表甚麼,名人網紅以身證成功與成績無關,鼓勵失意的學生們人生充滿希望。然而,在成年人自己都正逃離的香港裡,跟年青人說「人生充滿希望」,無疑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謊言。
北韓學生向上爬,犯法也要私補
自冷戰結束,北韓學生的成績對前途愈益重要,即使國家不允許私人補習,許多父母仍會冒險為下一代聘請補習老師。
2023 年初,我出發到澳洲升學去
大約在 2022 年時申請了澳洲的碩士學位,同年年尾,便陸陸續續收到 offer,值得高興的是也收到了就讀心儀大學的機會,煩惱的是選科時其實不是一個慎重的考慮,直到此刻仍擔心會否不適合。到海外讀書於我而言,不論碩士或學士,其實都是頗奢侈的。
鄧景康:如想移民,應在中學時期開始規劃嗎?(下)
中學階段如何準備規劃海外升學或移民?我會建議從調適學習模式開始,在香港讀書是以考試為本的,日常學習及功課似乎只為滿足考試要求。加拿大卻提供很多空間讓學生選擇,他們可以善用騰出來的時間找尋自己的興趣、適應學習模式、探索未來,接受改變。
鄧景康:加拿大有所謂「填鴨式教育」嗎?
以學生利益為大前提,是當地教育制度以致整個國家的核心價值,並追求平等及公平。不論性格、種族及文化,學生都能在教育體系下得到最大利益。在這概念主導下,加拿大的教育制度及課程規劃,均因應以人為本的概念來設計,所以填鴨式教育難以出現(除非家長學生仍自為填鴨)。
鄧景康:如想移民,應在中學時期開始規劃嗎?(上)
但若子女還在中學階段,卻是家長為他們考慮移民的合適時機,因為年輕人在沒有家長的指導及支持下,其實不容易走前一步。學生需留意學校的學科、課程及考試制度是否適合,就像我一直提及,在海外升學,當然要做足準備功夫,從選擇另一學習制度的角度做好資料蒐集,也是不錯的考慮。
鄧景康:加拿大公校私校 不盡相同
加拿大的公立學校教育,基本上有質素保證,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設計的「國際學生能力評估計劃」(PISA),每 3 年都會就全球 70 多個國家及地區作能力評估,而加拿大學生多年來均躋身全球 10 名之內。這不禁令人想問,為何還會有私立學校的湧現?
全靠造假的學(經)歷,考進美國大學的中國人
假如有 9 萬美元(約 70 萬港元),你會拿來做甚麼?對今天的香港人來說,這筆錢可能勉強夠支付蝸居首期。不過,放在家長手上,則可能有另類「父幹」—— 助兒女入讀美國大學。然而,9 萬美元所支付的,並非學費。雜誌「外交政策」報道,不少家長,不惜花大筆金錢,只望子女能敲進美國大學 —— 的後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