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英國的人力資源組織研究指出,勞動力市場開始降溫,工資通脹正在放緩。然而,根據特許人力資源和發展協會(CIPD)在 6 月和 7 月初的最新季度調查,愈來愈多僱主以加薪留住員工,與之前的研究結果相矛盾。
勞動市場
|共13篇|
眾多企業未擁抱 AI,職場大洗牌還未正式開始
過去一年,大家開口閉口都是 AI,更瘋傳職場即將大洗牌,但世界始終未見一夜變天,關鍵可能是企業還未全面擁抱 AI 技術。「經濟學人」分析指,人類適應新科技總比想像中緩慢,除了部分大企業巨額投資及牽頭應用 AI,很多公司仍然態度審慎,意味著 AI 對職場的衝擊,可能是長年累月的漸進演變過程。
【烏克蘭戰爭】俄失業率創新低,卻是國家警號
為攻打烏克蘭,俄羅斯正付出長遠經濟代價。俄國數十萬勞動力因上戰場及移民而流失,加劇當地數十年來的勞動力緊縮,進一步打擊因制裁及國際孤立而受壓的經濟。
南韓年輕人創業夢:開便利店
南韓最近出現一個現象,愈來愈多 20、30 歲的年輕人不做打工仔,爭著自己開便利店,背後原因為何?隨著更多年輕一代加入這個行業,便利店在推銷和營運模式上亦有所轉變,更貼近年輕顧客的需要。
未來就業報告:AI 趨勢下,全球 5 年內或流失 1,400 萬職位
世界經濟論壇(WEF)發表「2023 年未來就業報告」,指科技正在改變所有的工作角色,隨著綠色轉型、科技、經濟前景等因素影響,近 4 分之 1 工作崗位將會發生變化,全球 5 年內可能流失 1,400 萬個職位。
印度人口將超越中國,是好還是壞?
聯合國證實印度將於 4 月底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預計達到 14.25 億,未來數十年還會進一步增長,將對全球產生深遠影響。印度自 60、70 年代起實施控制生育政策,但仍未能阻止人口爆發式增長,到底人口暴增,對該國是好事還是潛藏危機?
工種電子化,數碼鴻溝日漸擴大
今時今日,大部分工作或多或少都需要電腦技巧和知識,例如學校教師、醫護助理,到寫字樓文書,即使這些職位不會被視為高科技工種,但員工也需要駕馭多款電子軟件和裝置。在就業市場,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已經變得愈來愈明顯,威脅弱勢社群的生存空間。
法國退休制度改革:歐洲各國退休年齡差異
法國近日因退休制度改革計劃而有大型示威,當中建議法定退休年齡從目前 62 歲提高至 2030 年的 64 歲,一旦落實,預計由 2027 年起,法國打工仔要工作 43 年才能拿到全額退休金,結果引發國內大罷工。當局聲稱延遲退休年齡是「挽救退休制度」,歐洲其實同樣面對退休金壓力,老年人口近年大幅增長,勞動人口大幅下降,在這情況下,法國的退休制度改革會否成為仿效對象?
經濟學家為何主張,科技是經濟不平等的癥結?
常識認為,企業通過投資科技以增加產量,是經濟持續增長的基礎。不過,美國愈來愈多經濟學家警惕,不少科技取代了人手,卻沒有顯著提高效率,結果衍生經濟不平等的問題,因此呼籲以政策鼓勵增加就業、而非取代人手的科技投資,避免「過度自動化」(Excessive Automation)損害人類利益。
70 歲才退休,德國人願意嗎?
一如很多發展國家,德國正面對人口老化、勞動力劇減及退休金缺口問題,將成經濟及社會沉重負擔。當局把法定退休年齡再三延長,最近甚至提議提高至 70 歲。長命 80 歲,工作 50 年,德人會否願意這樣渡過一生?數據顯示,離開職場的年紀反而有提早的趨勢。想要活到老、做到老的人,似乎並沒那麼多。
疫後部署:澳洲準備增加接收移民至 19 萬?
到了 2022 年 2 月,有些地區不惜暫停部分經濟活動,不理外商反對也要堅持清零;同時,不少國家調整抗疫策略,準備與病毒共存,甚至進一步放寬移民政策,吸納人才為疫後經濟重建鋪路。澳洲過去一直是港人熱門的移民勝地,但在疫情期間,該國實施非常嚴格的入境限制,到今年 2 月才放寬予接種疫苗者入境。該國大部分經濟學家都呼籲澳洲政府進一步接收更多移民。
陶傑:全球年輕人不滿
全球下一代,不論國家經濟富裕或貧窮,年輕人不滿的情緒愈來愈強烈。
人口老化不是問題:社會有無盡勞動力?
人口老化下面通常接著「問題」一詞,往往讓人聯想到損害社會經濟,是發達國家的頭號發展憂慮。勞動人口追不上老年人口增加﹐意味著愈來愈少人工作以支援老年人和兒童;同時,勞動力減少會令政府稅收減少,養老金不足夠照顧老年人口。然而,這些經濟和通識教科書的想必然論述,也許要被推翻。人口老化問題不是「問題」,社會不必然缺乏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