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

|共26篇|

追趕矽谷,多倫多爭做全球 AI 中心

美國矽谷作為科技業代名詞,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和龐大資金,但此龍頭地位正面對多倫多挑戰。彭博社報道,當地長期投資人工智能(AI),如今隨著商業機會迅速擴大,並充分利用其學術影響力,朝 AI 初創中心發展。「AI 教父」Geoffrey Hinton 更形容,這個加拿大最大城市現在是「創業活動的溫床」。

日本旅遊很吸引,卻愈來愈難搶人才

日本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力短缺,政府作出各種措施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辦法是向外國勞工招手,出招「搶人才」來填補就業崗位。但對外國人來說,日本是旅遊首選,卻不是憧憬的工作目的地。為甚麼日本企業很難吸引外國人才去當地工作?

書店們:威人威威不是威

今年兔年初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到車公廟求籤,與 12 年前(同為兔年)其父劉皇發在車公廟求到的籤文一樣,都是 11 號籤「威人威威不是威」。籤文的典故是劉邦被匈奴圍困於白登山,要靠張良獻計才得以解困,相當切合香港的境況。所謂張良,其實是找人才解決當下的問題。然而更大的問題是,政府能執行真正能吸納人才的方法嗎?

俄羅斯 IT 人不能再遙距工作?

自俄烏戰爭開始,俄羅斯就有大批 IT 技術人員搬到其他國家以遙距方式工作。為防止他們洩露國家安全等敏感數據,同時憂慮長此下去國內 IT 人才流失,俄羅斯國會計劃設立新法例,禁止企業實施遙距工作,想盡辦法要人才回流。但逃出去的 IT 人,真的有打算回國嗎?

企業搶人才的五大法則

近月,香港政府揚言要在全球範圍「搶企業,搶人才」,但同時移民潮持續,香港民意研究所月初公佈的民意調查中,50% 受訪者相信未來兩年香港人才外流的速度將會加快。而近日也有報道指多個行業出現請人難的問題。佐治美臣大學經濟學教授高雲出版新書 Talent 講述企業招募人才的秘訣,正來得合時。

大企業求才若渴,高學歷不再重要?

只有高中學歷,就無緣高薪厚職?這個概念正於美國改變。有分析指,11 月份全美至少需要大學畢業的職位佔 41%,低於 2019 年初的 46%。Google、IBM 及達美航空均降低部分職位的學歷門檻,著重經驗及技能而非大學學位,一些州政府工作也廢除這類要求。各大企業甘願「放下身段」,全因疫後請人艱難。

搶人才的 DNA:該如何評估一個地方的人才吸引力?

在本月發表的「施政報告」,特首李家超強調香港要「搶企業」、「搶人才」,其後接受媒體專訪時又指,香港有美貌有智慧,具吸引人才的 DNA。究竟政府會推出甚麼實際措施「搶人才」,該些措施又會如何實踐,市民只能拭目以待。不過,近年學界就進行過一些研究,分析有甚麼因素會影響一個地方的「人才吸引力」(talent attractness)。

搶人才大賽:各地如何吸引高薪一族?

昨日發表的施政報告承認,香港在過去 2 年流失 14 萬勞動人口,因此要推行多項「搶人才」計劃,成為外媒報道重點。有外媒亦發現特首李家超求才若渴,演說最少 60 次提及「人才」,更即時比較新加坡方面的簽證政策;柬埔寨在內的其他國家,同樣推出疫後通行證吸納人才和資金。究竟甚麼樣的政策最吸引高薪 Expat?

後疫情時代護士成稀缺資源,窮富國掀另類爭奪戰(下)

儘管專業人力輸出能為窮國帶來外匯收入,進一步提昇經濟,但醫護人員畢竟不能以純商業考量,大量外流會引發道德疑慮。從已經缺少人力的國家挖角,要如何確保沒有剝奪他們的寶貴資源?尤其非洲狀況更複雜,每千人可能只有 0.1 名護士,遠低於全球平均的 4 人。

移民潮的影響:人才流失和專業水平下降

香港正面對回歸以來,規模最大的移民潮。2019 至 2021 這三年間,香港人口淨流出已超過 13 萬。而在第五波疫情下,香港 2022 年一季度人口淨流出更高達 14 萬。這班移民中不乏中產專業人士,以及年青人,很多人著眼移民潮的經濟影響,但現時研究也指出人才流失對社會的衝擊,特別是專業水平的下降,對民生造成影響。

土耳其里拉大貶值,終令人才流失?

土耳其央行遵循總統埃爾多安之命,無視通脤飆升而一再減息,導致里拉大幅貶值。眼看鈔票快變廢紙,卻又無法遠走他方,遙距工作成為當地青年的出路。他們改為海外企業效力,收入以美金計算,生活質素不跌反升。但對於土國商界、特別是 IT 業而言,這波虛擬人才流失帶來沉重打擊。

【COP26】ESG 投資熱潮升溫,綠色金融卻鬧人才荒?

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正式展開,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投入龐大資金,重頭戲之一是綠色金融。兩年來疫情嚴重打擊經濟,ESG 成為投資者的新寵,認為相對穩健及具增長潛力,相關投資規模達 1.65 萬億美元。市場熾熱,企業求才若渴,市傳有本地公司以月薪 10 萬聘請 ESG 策略師,「人才荒」到底有多嚴重?

用 90 天,試試能否成為芬蘭專才

過去,芬蘭為世界貢獻出開放源碼操作系統 Linux、電信巨頭 Nokia 及短訊 SMS 技術,但近 10 年似乎已難以為繼。為延續科技神話,該國正努力增加科技行業勞動力,更坦承當地人才已不足應付世界龐大需求,希望透過赫爾辛基 90 天體驗計劃,吸引世界各地專業人才到當地工作。

陶傑:中國人政治的「2 號」問題

香港女特首林鄭月娥鬧出比梁振英時代更嚴重十倍的中國危機,卻至今為止一直不必下台。固然是中國之面子因素第一。另一原因是林鄭下台,中港兩地,人人你眼傻看我眼:都問:誰可以繼任?在這方面,林鄭無可否認比她的前任梁振英有一點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