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tsworth 的配套完善多樣化,而且勝在沒有山路,方便家長推嬰兒車,比 Snowdonia 的行山徑和 Heights of Abraham 更適合帶嬰幼兒玩樂。
農場
|共20篇|
紐西蘭牛奶,經濟放緩的中國不想買了
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將在 2030 年放緩至 3.5%,到 2050 年更將放緩至接近 1%。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放緩影響的範圍自然不限於自身,與其貿易關係密切的國家,都能感受到中國各材料、商品進口下滑帶來的打擊。世上最大乳製品出口國紐西蘭的農夫,現在就苦惱本應出口到中國的乳製品何去何從。
Ryan Fung:「無掩雞籠」歐洲合法化如何改變亞洲
要解決氣候問題,很多人會問到底如何平衡氣候和政經這個難題,但原來除了這個「雞與蛋」的難題,「雞籠」在部分人士眼中同樣值得關注,歐盟 2021 年就推動廢除籠養動物,直接或間接提升部分食材成本,開始引起資本市場關注。
結合環保與教育:市區農莊作為幼兒園
香港近年出現不少親子農莊,讓小朋友有更多機會接觸大自然,可以更健康快樂的成長;大學等大型機構也會發展天台耕作,讓員工可以抖抖氣。人們意識到耕種農作物不單能生產糧食,更能促進身心健康。在世界各地,愈來愈多教育學家和建築師亦正思考,如何結合市區農莊和幼兒教育,鼓勵幼兒全人發展。
彭碧珊:菜園成大自然教室 —— 80 後農夫阿占轉型記
近年不少本地農場因城市化發展,面積大減,有農青本著繼承家業的決心,將生產型農場轉往教育型延續下去,80 後廖鴻章(別名「阿占」)便是其中一人。
如何令大量小公雞免於被絞死?
公雞不會生蛋,欠缺商業價值,每年有多達數十億隻小雞出生後不久,即被活生生放進絞肉機。但未來或可取代這種殘忍做法,近日以色列研究人員表示已培育出經過基因編輯的母雞,牠們所生的雞蛋當中,只有雌性才能成功孵化,避免公雞出生後即被屠殺的厄運。
在倫敦市中心的小綠洲,與小朋友的農場之旅
移民前,我們都愛到郊外。香港雖小,但也有不少小農場,我們喜歡到錦田的雷公田村飲農場鮮奶和餵綿羊。來到這個城市,我們都想找一個綠洲。這個位於東倫敦 Isle of Dogs 中心的農場正正就是我們想找的綠洲,Mudchute 有 32 英畝,相等於 18 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有超過 100 隻動物。
植物肉興起、法例嚴格,令工廠式飼養正在減少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資料,野生物種數量自 1970 年代至今平均減少了 69%,主要涉及龐大的糧食需求。諷刺的是,養殖動物如雞、豬、牛和魚的數目卻隨之上升,但在工廠化的農業系統,其生存條件甚至比野生動物更糟。以下數據反映了人類繁榮與動物福利之間扭曲的共生關係,及箇中演變。
人在西班牙,種大麻就是大毒販
在西班牙的阿爾塔霍納,一個外表看來平凡樸實的農夫 Juan Luís Yabar Jimeno,正是當地警方於 4 月公佈破獲歐洲最大宗非法種植大麻案的主人翁。他在 11 個總面積達 67 公頃的園區,種植超過 40 萬株大麻,警方估計市值 1.08 億美元。由於西班牙的相關法規複雜而混淆不清,大麻種植者的合法農作物可能會被警方摧毀,同時面臨遭竊匪掠奪的危機。
豬叫的意義
形容人「劏豬咁叫」,是比喻一個人發出豬被宰時的叫聲。這時候豬的吼叫,自然可推斷為驚恐,那在飼養場中發出不同聲音的牲畜,又在表達甚麼感受?歐盟贊助的動物福利研究項目 SoundWel ,正幫助農民理解豬的感受。
合成生物學:改造生物來挽救地球?
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於 10 月 31 日,正式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展開,這次會議雲集了各國政商和學術領袖,共同商議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除了節能減排外,有人主張以嶄新科技來解決環境問題,當中一個甚具爭議的技術是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在 10 月,權威科學期刊「自然」就刊登評論文章,剖析背後的原理和爭議。
牛也需要食補充品?
全球養牛業佔人類活動所產生溫室氣體總數的 10%,一直以來,食牛肉、飲牛奶都被視為對環境有害。不過,一間初創公司最近研發的新飼料補充劑,或可稍稍降低嗜牛者的罪疚感,因產品在牛隻身上使用後,平均可減少高達 30% 的甲烷排放。推算若全世界的乳牛都進食這種補充品,就能減少多於歐洲道路上 3 億輛汽車所生產的排放量。
Gloria Chung:沒有壞蘋果 只有______
人們普遍對於外型與別不同的蘋果,總感覺不應付費太多,寧願取甜度高、外表完美的蘋果。但事實上,這種外表 Wild 又鄉土的蘋果是好貨啊!
來!在 Zoom 跟羊駝開派對
在 Zoom 進行網上會議時讓山羊「亂入」,甚至舉行網上羊駝派對,能為沉悶日子帶來一點樂趣。有農場在停擺期間,想到提供動物視像通話服務,為人解悶之餘,更可增加收入來源支持營運。
少吃肉,能防疫?
俗語有云「病從口入」,要保身體健康,必須慎選食物。但除了食材本身,其製造與運輸過程亦會影響大眾健康。美國媒體 Vox 指出,工廠式養殖場或為全球疫症的溫床,而包裝過程更為工人帶來病毒爆發的風險。再者,現時美國受疫情所困,肉類供應鏈亦出現問題;要滿足眾人口腹之慾,同時保障公共健康,可以怎麼做?
受詛咒的牛油果,要罷食嗎?
牛油果在全球走紅,成為潮流健康食品,並讓「青山」變成綠色的金山銀山,為墨西哥農民帶來豐厚收益。但另一方面,它也引來黑幫組織分一口果,向本地農民勒索「保護費」。不向惡勢力低頭的農民,結果招來殺身之禍。
垂直農業要起飛了?
香港會有一天成為食品自供自給的食材獨立城市嗎?常言道香港寸金尺土,大規模發展農業看來是不化算的做法。但假若在一棟棟高樓工廠之中發展農業,實現蔬菜自供,也並非不可能。
最被忽視的污染:動物糞便
人類絕大部肉食均來自畜牧業,要餵飽數十億張飢餓的口,自然要有龐大的畜牧業支撐。不過,畜牧除為人產出肉食,亦產出大量動物糞便。健康與科學記者 David Cox 於「衛報」撰文,稱每年牲畜產生數十億公噸的排泄物,已開始毒害自然界
雞肉工業化的產物 :木質雞胸
雞胸肉愈來愈「鞋」,尤如「柴皮」一般,雞肉公司用了數十年繁殖及改變雞種,令牠們能長出「大雞胸」,提升生產量,但過度生產帶來的禍害,已開始浮現。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面對客戶也開始摒棄口感欠佳的雞肉,行業正花費億元來應付各種後果,包括軟塌的「意粉肉」,以及肉質太堅韌粗糙的「木質雞胸」。
抗生素大挪移,製藥公司如何在廣告發功?
為數不少的農場,無論牲畜有否患病,均在飼料中加入抗生素,防病未然,保證農場產量,卻埋下抗藥性風險。消費者有時聽到抗生素或會擔心食品安全。病向「錢」中醫,抗生素藥廠與農場也向錢看,為了釋除消費者「疑慮」,他們在社交媒體上幕後發功,用錢轉移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