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兩天,天氣又開始涼了,也許,在告訴大家,現在已到了深秋,冬天快來了。不知大家有沒有加衣保暖呢?這次我們就以「秋來也秋去」為題目,藉此機會向大家介紹我們心水的好書。以下節錄 3 本相關的書籍。
行山
|共8篇|
【展覽】看不見的山徑 應被看見的努力
市民或熱愛郊遊的人士,要怎樣才可保護山徑及自然環境?本地慈善環保團體「綠惜地球」近日舉辦一個展覽,名為「『看不見的山徑』新書展覽 —— 之間 IN BETWEEN」,除了是介紹其新書之作,亦有不少展品及資訊,讓大家進一步認識香港的山徑設計,理解甚麼是「可持續山徑」,從而明白山徑保育的重要性。
筆是港媽:帶著兒子輕鬆遊峰區 —— Heights of Abraham
英國 10 月尾就是冬令時間的開始,隨著日照時間愈來愈短,天氣逐漸寒冷,出外的動力自然會大大減低。剛過去的週末,氣溫已經下降了,但我們趁日照時間還是比較長,再多來一個 3 日 2 夜的休閒 staycation,從倫敦自駕北上峰區(Peak District)。
綠色和平:大東山除了芒草,還可看到……
天氣轉涼,踏入行山旺季,位於大嶼山的全港第三高峰、長滿漫山芒草的大東山,是郊遊的熱門勝地,讓人遠離都市繁囂,大嶼山海一覽無遺。不過當大家登頂,欣賞一望無際的風光時,有否察覺附近不單有多項大型工程正在動工,政府計劃強推的「明日大嶼」選址亦近在眼前?如斯美景會否轉眼即逝?
曾詩敏:在野外運動遇上動物,不速之客是我們還是牠們?
不過小心歸小心,當碰上猴子,隔著距離觀察的時候,覺得牠們的部分行徑倒是可愛;特別是小猴子依偎在母親懷裡,或是猴子們互相撥弄毛髮,這些互動真的非常好看。
曾詩敏:參與之餘,毋忘擺正心態
有時人容易被一己情緒主導,忘記了事件的本質和溝通的其他方式。其實簡單禮貌一句,說聲「唔該借借」或「請問可唔可以坐過啲」,問題已可解決,大家雙贏。
綠色和平:保衛郊野公園 「行山抗疫不留痕」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郊野公園再次成為市民呼吸新鮮空氣的「抗疫後花園」。惟多條山徑在連續多個週末被「蹧蹋」,出現大量口罩,塑膠等垃圾。外國有環保人士提倡山野不留痕(Leave No Trace)守則,鼓勵郊遊人士尊重自然;市民在這段全城抗疫時期享用郊野公園,亦應該要做到最基本的行山禮儀 ——「行山抗疫不留痕」。
Friluftsliv:北歐的戶外活動精神
近年來,香港興起行山熱,開心可行山,散心可行山,好天可行山,打風落雨也可以行山。到底是香港人特別喜愛大自然,還是只當行山作打卡好去處?有山有野,煞是「文青」。研究顯示,置身林木之間,簡單如深呼吸,不止有散心效果,更有益健康。戶外活動好處多,北歐人則一早深明此道,在北歐,有種戶外活動精神叫 Friluftsl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