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價值

|共9篇|

第三波存在主義:在神經科學挑戰下重構存在的意義

神經科學對人腦研究的豐碩成果,把人的行為個性理解成純粹物理機制,靈魂沒有存在位置、人生彷彿沒意義可言,這無疑為我們帶來存在的焦慮。有美國哲學家因此提出,我們要在神經科學的時代裡,展開第三波存在主義,把人從虛無深淵拯救出來。

【人格測試之迷】你是哪一型,真的重要嗎?

人格測試跟星座占卜一樣,很多人說是純粹玩玩,沒把解說看得太認真,但我們就是止不住好奇,想要從那幾道問題或幾張圖畫,把自己歸類到某種性格類型。但其實我們心知肚明,既說一樣米養百樣人,全球多達幾十億人口,又哪能簡單分成 4、5 類。為何大家卻仍樂此不疲,渴望把自己塞進某個人格之內?

鄭立:恭喜發財 —— 我們香港人全是孤兒仔,你哋唔自愛,無人救到你哋

最近沙中綫出現沉降,應該會令很多人想起這套 30 多年前的賀歲片,這套賀歲片就叫作「恭喜發財」,台灣叫作「神仙龍虎豹」,這應該是最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只是當時這是幻想,今天不會變成事實吧?

自戀時代:巨嬰的心理危機

手機和互聯網的雙劍合璧,為人類的「自戀」心理開創了新紀元:有姿色的不會放過任何機會對鏡顧盼,有了錢必定要展示自己過上了好日子,有學識的也總是忍不住拋書包,分別只是有的人形態張揚,有的人蹤跡細膩,但無不是自戀的表現。如果自戀只是「愛自己」其實談不上過錯,但自戀的心理往往不止於此。

原來我非不快樂 只我一人未發覺

資本主義世界,有人亂花錢,理應高興也來不切,為何看在眼裡,煩在心頭?一句說話可以洞悉環球社會的不滿:「你自己啲嘢又唔食得、唔用得,又四圍掃清晒其他國家啲貨!想點啊!」原來人心總認為有錢唔喺大晒,冇貢獻更是討厭。而那些大花金錢的人,他們又真的能買到快樂嗎?如何追求快樂不止是人生哲學,更是舊經濟及新經濟的分水嶺。

日薪 50 円的東大處男,你有興趣租用嗎?

你覺得自己值多少錢?日本一位無病無痛、學歷甚高的廿歲男生,自認每日僅值 3.3 港元。就讀東京大學的高野 Ryosuke 留級一年內,開始一個另類實驗計劃,名為「你會用 50 日元來買東大生的一天嗎?」 他仿照「出租大叔」和「出租女友」的形式,以 50 日元(約 3.3 港元)的超低廉價格,把自己的 24 小時公開出租,看看甚麼人會對此感興趣,又會想租用他來幹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