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物

|共8篇|

礦物變成養活世界的關鍵?

跨國礦業集團英美資源(Anglo American),正在英國北約克郡 Woodsmith 礦區開採一種俗稱為「金粉」的雜鹵石(polyhalite)。其礦床是由二疊紀時代的沉積岸層所形成;1930 年代在約克郡以至德國及波蘭均有發現,惟一直被忽視。該集團遂提出變革,開採雜鹵石用作礦物肥料,既可重振英國的採礦業,更有助提高全球糧食產量。

深海採礦,中國虎視眈眈

深海 3,500 至 6,000 米之內,蘊藏豐富的多金屬結核(polymetallic nodules)礦物資源,動輒以數十億乾噸計算。隨著全球向綠色能源經濟轉型,許多國家及企業都希望從海底獲得更多鈷、鎳、銅、錳等關鍵礦物以生產電池。不過長期以來,國際規例一直禁止開發各國專屬經濟區以外的公海資源。如今國際正談判制定公海採礦守則,中國自然也希望加入深海採礦行列。

資源民族主義,令印尼作繭自縛?

印尼自 2020 年起禁止出口鎳,成功吸引多間電池生產商到當地設廠,更令鎳產品出口額暴增逾。總統佐科維多多食髓知味,表示今年中會把禁令延伸至製造鋁的鋁土礦,還透露未來有意更進一步,對銅、錫和黃金作同樣安排。「經濟學人」卻質疑,該國對資源民族主義的大力擁護,看來並非明智之舉。

趕不上電動車熱潮的電池產能

2021 年,電動車全球銷量佔比不足 1 成,但預期到 2030 年會增長至全球銷量的一半。電動車發展勢不可擋,伴隨而至的,就是龐大的電池需求。投資管理及研究服務公司 Bernstein 估計,到時電動車產業對電池生產的需求將增長 9 倍,達到 3,200 吉瓦時。「經濟學人」報道,在電動車熱潮真正來到前,行業,尤其是西方製造商恐怕要先面對整體電池產能追趕不上的現實。

生物採礦可避免破壞環境?

生產可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等產品所需要的礦物,通常比以化石燃料為基礎的同類產品更多,推高礦物需求,令減少採礦環境破壞和擴大使用低碳能源之間出現矛盾。不過,採礦方式不單只有粗暴使用化學物料提取,近年業界便積極研究另類開採技術,例如利用生物科技作生物採礦。

以有限種出無限,世界的「磷」危機

磷是生命的必要元素,既維持細胞活力,亦是DNA和RNA的重要成分。磷對 ATP(三磷酸腺苷)、磷脂、細胞膜,以及所有脊椎動物的骨骼和牙齒的形成尤關重要。植物從泥土中吸收磷分生長,動物從植物中攝取磷,動植物死後磷重歸大地。生態循環因此生生不息。可是,人類活動卻把這循環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