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需一切都在住所附近,不用坐車即可到達,似乎是一個便利生活的概念。「15 分鐘城市」既能減少排放,亦能營造可持續的城市生活,近來卻在英國引起廣泛質疑,有陰謀論指,此概念實際上是要限制居民活動,令推行遇到阻礙。
生活模式
|共6篇|
呂嘉俊:工人姐姐是香港人的良師
香港的女傭大部分來自菲律賓和印尼,她們祖國同樣有政治不穩的問題,一個女子放棄家人離鄉別井來香港工作,絕對可以每天愁眉苦臉,但她們好像有自己一套樂天知命的生活方式,開懷大笑的時間更一定比我們多。
活到過百歲,取決於遺傳基因還是生活模式?
長命百歲是很多人對長輩的祝願,也是不少人的夢想。根據聯合國 2022 年的估計,全世界有 59.3 萬名百歲老人,年齡層快速增長,預計到 2050 年將有 370 萬百歲老人在世。專家認為,雖然遺傳是決定一個人能否健康長壽的主要因素,但身體活動、社會支援及居住地亦可影響獲得長壽的機會。
最人工的時間單位「星期」,為甚麼支配了你我的生活?
每逢年尾年頭,由聖誕到新年,假期一個接一個,很多人的時間感都會開始錯亂,分不清究竟是星期幾。「日」是地球相對太陽自轉,而「年」是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月」對應月球的自然軌道周期;「星期」最沒有科學根據,卻大大影響我們的生活。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歷史學教授 David Henkin,就在學術網站 Aeon 分析「星期」作為時間單位的社會意義。
鴻若遠:牛油果催熟襪 —— 一百種生活方式的慢活觀察
大概全世界的思考模式有很多種,100 個城市有 100 種生活方式,香港只不過是其中一種,如果你移到外地,別嘗試帶著優越感去,別老是以自己過去沿用的生活模式來跟所在地作比較。
呂嘉俊:被網絡包圍的飲食年代
人類本該有吃喝的自由,這是與生俱來最基本的自由,但在網絡成癮的今日,飲食的自由,或許同樣需要花上力氣,始能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