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鬼門關開,人們對鬼魂、靈異事件通常敬而遠之。但在 1859 年,英國文豪狄更斯卻積極尋找可能遇到鬼的地方。10 月,由其故居改建而成的狄更斯博物館將舉行展覽,探討狄更斯一生對超自然現象的迷戀。
狄更斯
|共6篇|
藝術家們的迷信:收藏指甲、戴帽抗腦閉塞、劃火柴靜思
靈感與創意說得玄乎,以此維生的藝術家們要如何保證一直思如泉湧?美國插畫家 Ellen Weinstein 個人則熱衷利用迷信儀式保持創意,她的新書 Recipes for Good Luck: The Superstitions, Rituals, and Practices of Extraordinary People 就披露 65 位著名藝術家、設計師、音樂家、科學家等的迷信習慣。以下是其中 5 名藝術家的私房習慣。
林喜兒:Frankenstein Chronicles —— 灰濛濛 陰陰沉的倫敦
雖然標名是「Netflix Originals」,「Frankenstein Chronicles」其實是英國 ITV 出品,分別在 2015 年及 2017 推出第 1 和第 2 季,近日 Netflix 購入兩季,要知道 Netflix 不同地區的選片其實不大相同,今次竟然難得香港區都有分。時為 1827 年,倫敦警察 John Marlott 在河邊發現一具異常屍體,經醫生鑑定後得知屍體是由幾具不同屍體拼合而成。內政大臣 Sir Robert Peel 高度關注事件,John Marlott 在調查過程中察覺事件並不尋常,開始與下屬 Nightingale 私下偵察。
印象英倫:倫敦文學情感地圖
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曾是英國文學重鎮,從偵探推理如「福爾摩斯」,以及流竄的外國革命者如「雙城記」,任何文學題材皆有。史丹福大學的文學實驗室利用大數據梳理 18 至 19 世紀的倫敦文學作品對市內各地的情感印象,整合出一本名為「情感倫敦」的地圖小冊子,回顧當年文學世界中倫敦眾多城區的幸與不幸。
5 個失落聖誕鬼古
「平安夜,升仙夜。」講到聖誕鬼古,最經典一定是狄更斯的「聖誕頌歌」(A Christmas Carol),但若數英國聖誕季節鬼古始祖,可能是「科學怪人」(Frankenstein):「在 12 月 11 日一個恐怖的晚上……」自維多利亞時期起,英國便已確立聖誕節講鬼的傳統,「巴黎評論」(Paris Review)就選出 5 段被遺忘的驚慄聖誕故事,重溫平安夜的不平安傳統。
快樂小丑如何成為驚慄象徵?
第一個恐怖的小丑形象可追溯至 1970 年的小丑殺手事件,曾經裝扮成小丑逗弄小孩的 John Wayne Gacy,背後竟是殺害了 33 人的連環殺手,衝擊了當時美國社會。隨後荷里活電影掌握人們對於小丑的矛盾心態,創造各種恐怖小丑角色,當中以 Stephen King 塑造的 Pennywise 最為駭人。自此以後,小丑便與精神變態的行為劃上等號,並成為集體潛意識。小丑恐懼症(Coulrophobia)也是在這個時候才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