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環保意識抬頭之下,Uber 共享汽車以及電動車漸漸崛起,傳統汽車市場的銷情因而變得低迷。不過,它們的銷售竟然因為 COVID-19 疫情不絕而再次興起。
消費者
|共37篇|
出口轉內銷?中國陷入經濟衰退惡性循環
2 月 20 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於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武漢肺炎為國內經濟帶來的衰退壓力,不會持續太久,預計在強勁的經濟及靈活政策調整支持下,將於疫情受控後迅速恢復。照此說法,既然中國官方一個月前已宣稱「國內疫情已受控」,則經濟應見復甦之勢。不過「日經亞洲評論 」文章認為,中國經濟已陷入惡性循環。
用法例令人民抗肥,這國家做到了
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自 1975 年,全球肥胖人數增加接近 3 倍,逾 19 億人超重,幫助人民減肥成為政府一大棘手問題。英美兩國徵了糖稅,汽水銷量下跌幅度不太大。但在過半人口超重的南美洲,智利成功使含糖飲料銷量減近 4 分 1。究竟當局有何法寶,說服民眾遠離垃圾食品?
海外用家 —— 失去 Google 的華為 Mate 30 能值多少?
華為近日推出新智能電話系列 Mate 30,在美國政府的實體清單下,電話無法預載、使用 Google 應用程式及服務。對中國廣大的愛國消費者而言,沒有 Gmail、Google Maps 等應用程式,也許問題不大,反正在中國封鎖之下,本來已無 Google。但身為海外用家,一部無法使用 Google 應用程式的智能電話卻是大大不便。人們不禁要問:Mate 30 能值多少?
黃金,印度人不再愛?
從 2014 年至今,中國人購金量冠絕全球。印度人則緊隨其後,估計全國家庭共有價值高達 8,000 億美元黃金儲備。不過,印度市場不再如以往般興旺,購金量從 2010 年的高峰劇減約 5 分 1。為何黃金現在於當地「失色」?「經濟學人」近日分析箇中因由。
「宜家效應」:別讓消費者覺得太方便
今日許多零售商都致力於簡化消費流程,鼓勵以電子支付,提供各種便捷和即食(ready-made)的服務,但在消費心理學的角度,顧客的心態剛好相反。商品的成功秘訣,便在於讓它變得更為複雜和不方便,愈有挑戰性,愈見吸引力。
區塊鏈如何防止食物摻假?
一瓶含有豐富不飽和脂肪酸的橄欖油裡面,成分標籤的真偽幾乎無從稽考。廠商的欺詐成分能有多高?貨架上顯示為「特級初榨」的上等橄欖油,很大機會完全不是它向消費者所標榜的東西。造假情況日益普遍,各大食品供應商為保其品牌聲譽,新的防偽鑑別方法亦應運而生。
電話商機:為何還有人相信直銷電話?
Cold Call 騷擾無日無之,來電中十有八九,都是照本宣科的電話銷售員,擅自宣傳貸款、美容和纖體等「莫須有」服務。掛線的次數多了,自然就會質疑,這種煩人煩己且百發百失的職業,為何仍然存在?原因其實簡單不過 —— 至少在美國,此行還是大有「錢」途。
信用卡積分密密儲,零售商已受不了
近年信用卡衍生出一大功能 —— 儲積分換獎賞,香港更有「資深」儲分人士靠刷卡,每月賺取近 2,000 元的回贈。消費者沉迷於信用卡的獎賞計劃,理論上,密密消費儲積分,也會帶動零售商的生意額,但商家對這些優惠獎賞信用卡似乎頗為厭惡,部分甚至考慮拒絕接受某些獎賞信用卡。外遊時總有多卡傍身的港人,恐會受到影響。
跨國品牌要如何討好中國顧客?
談及適應力,能應付經常改變消費習慣的中國顧客,經營得最出色的外國企業,例子必然要數到可口可樂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經營策略,跟它們在其他國家以可口可樂為主打,並依賴品牌知名度的舊手法有著明顯改變:「要不自行在中國摧毀你的品牌,要不別人來摧毀它。」
消費降級 —— 中國豪買時代的終結?
談到新時代中國人的消費模式,往往予人銀彈無限、豪氣非凡,狂掃各種「高大上」牌子貨品的印象。不過,好日子似乎有到頭的一天,種種經濟因素影響下,國內部分人民,似乎由多年來的「消費升級」,開始轉為「消費降級」。
Gloria Chung:如果演唱會需要先付費才能看,為甚麼吃一頓飯不可以呢?
過往的父親節,大家有沒有外出吃飯呢?如果有,你們預先訂了多少間餐廳?最後甚麼時間取消?最後去了哪一間?香港人最喜歡預先訂定多間餐廳,然後當日才決定去哪一間,從消費者的角度這樣當然十分方便,但是從業界的角度,簡直是自私兼阻人生計。
Nowcasting:只爭朝夕的即時預報
大數據運用得宜,政策制定者如中央銀行、國家政府也對大數據趨之若鶩,例如央行可用以幫助「即時預報」(nowcasting)。Forecasting(預測)不難理解,但 nowcasting 又是何方神聖?現在的事,難道還需要預測嗎?在經濟分析方面,是有需要的。
廖康宇:廣告其實做啲乜?超過半世紀的大辯論(二)
相比起上一世紀,傳銷知識由廣告公司壟斷,廣告客戶相信廣告公司比自己更了解消費者;隨著傳理課程在大專院校愈來愈普及,以及廣告客戶向廣告公司挖角,客戶由以前習慣長期依靠廣告公司,變成只將部分工作外判及短期項目化。廣告公司要同客戶角力,必須建立一個「專業廣告人」的身份,否則再難以服眾。
「回水」氾濫,美國老牌 L.L.Bean 放棄「一世」承諾?
偶然都會聽過類似「如果有東西壞掉,以前我們會想辦法修理,現在我們只會丟棄」這種說法。這也是擁有 106 年歷史的美國戶外用品生產商 L.L.Bean 過去所秉持的信念:不講時髦,也不賣廉價產品,卻承諾貨物出門,一世包換。然而,承諾都有終結的一日,早前 L.L.Bean 便正式通知所有顧客,往後將不再提供一世包換的服務,取而代之,新產品的保養期只會維持一年。過去百多年都不曾「回水」氾濫,何以換貨要求突然暴增?
對病人有求必應,就是好醫生?
醫學知識愈來愈垂手可得,病人不如以往般對醫生的專業診斷言聽計從,向醫生提出各種要求,反而醫生要有求必應。此風在美國尤為盛行,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對加利福尼亞州北部一間醫療中心 1,300 多個門診看症個案進行分析,發現當醫生拒絕病人提出的要求時,病人會傾向於給他們的醫生欠佳的評分,情況令美國的醫生愈來愈傾向以取悅病人的方式,以換取病人以後有需要時會「回頭」再來求醫。
公民主婦:為生活,起革命
家庭主婦精打細算,每樣日用品都要「格價」,務求節省家用。20 世紀中期的美國主婦有別於今時今日的精明主婦,面對物價高昂、食品質素問題,她們不會覺得上街抗議是「搞事」,反而主動發聲起來反抗,經她們的抗爭,往後食品消費模式才得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