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10 年,招牌相繼落下帷幕,奇觀早已苟延殘喘,命不久矣。以往不少電影取景於香港,早期為了那種 70 年代前雙語融合的東方美感,後期則追求 80 年代後一種獨一無二 Cyberpunk。當奇觀不復存在,有製作單位斥巨資覓地嘗試重現風光,其他則利用 CG 配合資料蒐集複製場景。不管是哪種方式,往往都不得要領,問題總是出現在招牌字體之上;筆者將之歸咎於兩個主要原因。
招牌
|共3篇|
黃宣游:字觀民情
文字是歷史的載體,書法是精神的體現。當你碰上一個北魏楷書書寫的招牌,你會聯想起昔日燈紅酒綠的「港風」,以及香港人豪邁不羈的性格;當你看到一個隸書題字的招牌,你心裡也會泛起陣陣莫名的「和風」,還有日本人規矩有禮的態度。不論是榜書、北魏還是隸書;字,不僅能觀人性,還能察民情,你說不是嗎?
【Soul Monday】舊式招牌拯救計劃
在伊比利亞半島(Iberia),每逢有商店結業,消息很快就會傳到 Alberto Nanclares 耳中。為了不讓商店招牌就此被丟棄,他會在數天內與團隊到達現場,努力將懸掛了好幾十年的招牌拆下好好保存,期望未來能成為博物館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