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後的首屆區議會選舉總算完結,參選人需取得最少三名地區委員會之提名,令傳統本地精英也難以入閘。一直被視為代表本地商人階級的田北辰則提到,其政治團體實政圓桌派出五人參選,但只有一人取得足夠的地區委員提名,最終亦告敗選。而今年,暨南大學就有多達 21 名校友當選區議員。
區議會
|共4篇|
【人選之人】最接近民生的政治層級:地方選舉的意義
5 月 2 日,香港特區政府宣佈新的區議會選舉方案,新一屆區議會僅保留 20% 直選議席,其餘改為直接或間接委任議員。同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記者會指責有區議員危害國家安全,故要通過是次改革確保區議會「去政治化」。近年,政治學界有愈來愈多關於地區選舉的研究,學者認為這類選舉在當代社會扮演的角色愈來愈重要,既是最貼地的政治場所,亦是重要的政策實驗場。
活的英國政治課:我在倫敦的首次投票經驗
在劍頓區,地區議員的存在感其實很薄弱,不像香港般會在街頭巷尾貼上大頭橫額,又或者偶爾走上街頭派蛇齋餅糭、在車站跟市民講早晨。然而,整個議會的存在感卻十分明顯。
綠色和平:凝聚社區力量 區議會如何應對氣候危機?
氣候危機逼在眉睫,香港位處沿海地區,絕不可能置身事外。經過 2018 年超強颱風「山竹」的侵襲後,多區受到風暴潮影響,甚至出現嚴重水浸,我們必須汲取教訓,在容易受風暴潮影響的社區做好防災準備,並從源頭著手減碳,以應對氣候危機。為把氣候議題植根社區及帶來實質改變,綠色和平今年走入多個區議會,遊說區議員跟進氣候議題,為社區應對氣候危機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