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t Liang

|共106篇|

承諾減核後擬建新核電站,法國政府出爾反爾?

核電大國法國在 2015 年通過「能源政策法案」,宣佈在 2025 年前,將核能發電比例由現時的 75% 下調至 50%。然而,繼去年總統馬克龍決定將期限延至 2035 年後,創科雜誌 MIT Technology Review 引述法國「世界報(Le Monde)」報道指,政府正計劃興建 3 個新核電站。口說減核,實則建核,法國政府是否自食其言?

厄立特里亞:極權下的窘況

東非國家厄立特里亞(Eritrea),1993 年自埃塞俄比亞分裂而出,獨立成國。開國元首、現任總統阿費沃基(Isaias Afwerki)行一黨統治,禁止成立任何反對黨和獨立媒體,並囚禁所有滋事分子。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 Jibat Tamirat 在當地官方人員的「陪伴」下,走訪厄立特里亞,探索極權國度的窘況。

微型太空垃圾即將「有跡可尋」?

陸地、海洋垃圾何其多,太空亦然。在近地軌跡(low-Earth orbit)中,已知的中、大型太空垃圾約有 1.2 萬件,但礙於科技限制,現時只能偵測到長、闊、高均多於 10 厘米的垃圾,這意味太空或存在著許多未被發現的微型垃圾,如燃料殘渣,數量甚至有可能高達數十萬,對運行中的衛星構成潛在危機。近日,太空科技公司 Leo Labs 宣布成功研發一套先進的雷達偵測系統,相信能有助追蹤微小的太空垃圾,從此開啟「太空垃圾經濟」。

La Bise:臉碰臉的禮儀

說起「French Kiss」,多數人會想起浪漫的法式濕吻,但在法國,它同時指向一種傳統禮儀 —— La Bise。有別於握手、點頭和鞠躬,La Bise 以臉頰輕碰臉頰的方式來打招呼、說再見或表示賀意。雖然是法國地道的問候方式,但如何行禮、對誰行禮都大有講究,一個不小心,反而會令人尷尬,新聞機構 France 24 就有報道作詳細介紹。

【諾獎提名】香港以外:北愛如何修補 30 年仇恨?

今屆諾貝爾和平獎將於明日揭盅,提名當中以杜林普、瑞典環保少女通貝里等爭議性人物最受關注,但一些默默付出的團體組織和地方運動,亦值得留意,北愛爾蘭的「綜合學校運動(Integrated Schools Movement)」便是其中之一。不過,「綜合學校」為何物?它如何推動宗教共融?英國「衛報」就此作出報道。

恐龍肉是怎樣的味道?

人類文明起源之時,恐龍早已滅絕。不過,若兩者真如電影般在世上共存,相信恐龍也會成為人類的盤中餐,但你有否想過,即使身處在 21 世紀,「恐龍肉」其實無處不在?美國有大學研究發現,恐龍肉的口感和味道,或與部分常見肉類相似。

罪惡之都:小孩在槍口下的生活方式

自今年 4 月起,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市(St. Louis)連續發生 13 宗槍殺案,受害者全是黑人小孩,年齡介乎 2 至 16 歲。槍火陰霾不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導致人心惶惶、驚恐不斷。夏天過去了,區內小孩被迫「成長」,他們的生活方式到底如何改變?英國「衛報」為此作出專訪報道。

政局動盪,如何調節個人情緒?

看現場直播、追蹤新聞報道、寫評論、響應大小活動…… 無間斷的政治運動、一條又一條沉重的消息,有否令你感到焦慮、失落和不安?美國有大學調查發現,部分人的身心健康會因為政治因素而變差,甚至在社會間形成「集體病態」。我們要如何調整自己,以走得更遠?

東瀛奇談:「當你孩子出生,等同背叛公司」

根據日本法例,新生兒父母均可享長達一年的侍產假,雖然沒有薪酬保障,但期間可向政府申請津貼援助。日本公民享受合理合法的權利看似天經地義,但背後或需承受公司「另類」壓力和代價,早前便有男子因侍產假問題將公司告上法庭,事件究竟因何而生?

遺失的大陸,有機會重現人前?

相傳,古文明帝國「亞特蘭提斯」在經歷強烈地震和水災後沉沒,從此消聲匿跡。「遺失的大陸」看似是天方夜譚,但在現實世界中,原來真有其事。日前有荷蘭研究團隊發現,在歐洲的地殼下,有一片被掩埋過億年的大陸,相信有助人類發掘更多歷史真相。

人工智能醫療數據庫,私隱問題如何處理?

在以色列,多數病人的電子醫療紀錄均由坊間的保健機構管有。機構之間會互相合作、分享醫療紀錄,以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務。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以色列政府決定「插手」,將大量民間的病人數據,統一歸政府轄下的人工智能系統管理。以色列醫療變革,究竟所為何事?

化廚餘為「食物」,昆蟲養殖業將成趨勢?

油炸蠍子、蟋蟀、蠶蛹……「昆蟲料理」雖富含蛋白質,但未必人人敢吃,若以昆蟲餵飼動物,又會否較易接受?南非開普敦市有一座「昆蟲牧場」,專門飼養昆蟲,以供給動物作為食糧。已成新興產業的昆蟲養殖(Insect Farming),究竟有何優勢?

房屋區見證共產黨沒落

樓宇日久失修,推倒重建是辦法之一。但若非危樓,反而有歷史意義和集體回憶的建築,又為何要拆除?據「紐約時報」報道,位於巴黎近郊的塞納河畔伊夫里(Ivry-Sur-Seine),市內最有標誌性的公共房屋近日正式被拆卸,無數市民和前住客懷著複雜心情,親臨見證歷史性一刻。

由初生到成年,父母如何快樂管教孩子?

為人父母,養兒育女除了要付出金錢,還要花心思、時間去教育和陪伴成長。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新生會)近期訪問了 210 名受訪家長,當中逾七成在教育子女方面感到壓力頗大。家長的壓力問題或會波及子女,青少年的快樂程度已跌至近十年來最低位。究竟怎樣才能令家庭關係變得快樂?英國「衛報」引述專家意見,總結了在應對子女各個成長階段時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