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年歲漸長,身體衰弱、免疫力下降,都是平常事。來自伯爾尼大學及伯爾尼大學醫院的研究團隊就在動物身上採用新式細胞治療,成功逆轉上述老化現象。
Judy Wudy
|共76篇|
新世代貨幣:情緒
科技進步,不少人依賴網上服務記錄及調整日常生活,在封城期間更漸漸成為大趨勢。在數以百萬計的手機應用程式中,除了監察睡眠、經期、飲食營養及經濟狀況的工具外,幫助用家管理情緒的服務亦隨之冒起,相關數據亦因而成為最炙手可熱的貨幣。
受真菌感染的蟬,會性情大變?
在喪屍片中,普通人只要被喪屍一咬,就會失去常性。在蟬的世界,這並非科幻情節:一旦被真菌感染,蟬就會性情大變,並用盡方法感染更多同類。
無痛戒毒:直接刪除記憶?
愉悅感可使人沾上毒品,戒斷後的急性症狀,包括噁心、嘔吐、疼痛、抽筋,往往驅使癮君子重投毒品懷抱以求緩解。美國史丹福大學就此作出研究 —— 若能刪除腦內與毒癮相關的記憶,是否解決之道?
咀嚼機械人:香口膠口服藥的白老鼠
吞藥丸的感覺並不好受,但若能在咀嚼香口膠的同時,自然而然地服藥,會否較易令人接受?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研究人員製作一款機械人,內置類人型(humanoid)的顎,可精密複製咀嚼動作,並釋放人造唾液,用作測試香口膠的藥物釋放量,估計會有多少從香口膠轉移至潛在使用者。
欲擒欲縱心理學:應與心儀對象保持多遠距離?
面對心儀對象,顯得過於殷切或會自貶身價,距離太遠又怕對方不敢接近,應該怎麼做才好?以色列荷茲利亞跨學科研究中心的社會心理學家 Gurit Birnbaum,與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 Harry Reis 先後合作研究,發現「欲擒欲縱」這一招,確有可能提升一個人的吸引力。
疫症大流行的漣漪效應:1 人病逝,9 人悲傷
武漢肺炎肆虐至今,全球錄得約 60 萬人死亡病例,美國更有至少 13.7 萬人病逝。這些死別會帶來漣漪效應,對遺屬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而且波及範圍廣泛。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一項最新研究,每宗感染武肺致死的個案,大約會影響 9 位尚在人世、關係密切的家庭成員。
另類解決蚊患方法:變性
被蚊叮既痕癢不止,又有染病的可能,但牠們在自然界有其存在意義,科學家因而熱衷尋找,讓人蚊和平共處的方法。最近,美國維珍尼亞理工大學一項研究取得突破,證明單一基因可把會叮人的雌性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變成能夠繁殖後代、卻不會傳播病原體予人的雄蚊。
失業率與歌詞的關係
過往研究顯示,人們傾向聆聽與自己情緒、想法相符的樂曲。那麼一個國家的音樂品味,又能否反映社會狀況?新加坡一個研究顯示,全國失業率可預測當地流行音樂歌詞的負面情緒,反映音樂有助估算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況。有趣的是,歌詞中的失業滋味往往是憤怒,而非焦慮或憂傷。
烏鴉憑甚麼被譽為最聰明的鳥?
人類自詡萬物之靈,往往主觀認為跟自己近似的物種比較聰明。雖然雀鳥的腦袋較小,但這真的代表牠們的能力較為遜色嗎?多項研究發現,一些鴉科鳥類具有作手勢示意、分辨好人與壞人、甚至在監控中自保的能力,智力不容小覷。
墨西哥城:填河防疫,竟遺禍多年?
在武漢肺炎肆虐前,墨西哥城居民早已習慣戴口罩了。此處塵埃滾滾,空氣污染嚴重,更是一個生態沙漠;但原來,此城市曾幾何時是綠意盎然的美洲威尼斯。當年在上位者為禁絕傳染病而掩埋河流,反而種下更多公共衛生危機。
同伴受難,老鼠也不會袖手?
人禽之辨,是困擾哲學家的亙古難題。當中孟子認為,仁義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基礎;但過往已有多個研究顯示,老鼠同樣具同理心。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新研究更發現,老鼠所有的惻隱之心,其運作原理亦與人類非常相似。
全球暖化,河狸最開心?
全球暖化對許多物種而言都是一大威脅,但凡事總有例外 —— 居於阿拉斯加的北美河狸,就是氣候變遷下的贏家。這外表可愛的動物雖然能在異常天氣中轉危為機,卻同時在不自覺中令氣候危機更加嚴峻。
要成為大胃王比賽冠軍,有何秘訣?
來自美國加州的 Joey Chestnut 在過往 14 屆熱狗競食賽(Nathan’s Hot Dog Eating Contest)中奪得 13 次冠軍,堪稱大胃王界的米高佐敦。在本屆比賽,他甚至創下在 10 分鐘裡鯨吞 75 隻熱狗的驚人紀錄。能在短時間內吃下那麼多東西,到底是因為身體結構天生異稟,還是勤於鍛煉下天道酬勤?
推算狗的人類年齡,真的乘 7 就了事?
相信愛狗之人都曾聽聞,「狗活 1 年,相當於人的 7 歲」。不過,近日一個研究卻推翻這種說法。透過研究狗隻 DNA 在老化期間的化學變異,科學家得出了嶄新的推算方程式,意外發現狗比大部分人想像中老。
為何總有些字詞與事情,令人想忘未能忘?
我們曾以為,人說過的話、做過的事、簽過的字,至少在我們大腦之中生而平等,但原來有些記憶就真的比其他記憶更平等。明明都是常用詞,為甚麼有一些字比其他字更易記起?科學家就結合記憶測試、腦電圖以及常用字普查,試圖破解腦袋的儲存方程式。
亞馬遜:研究真菌的寶庫
除了豐富多元的樹木和動物,亞馬遜森林還有甚麼不為人知的瑰寶?近日一個由英國、巴西、德國、瑞典和愛沙尼亞學者聯手進行的研究發現,在一茶匙亞馬遜泥土中,就有逾 1,800 種微生物,當中 400 種為真菌。目前,地球上估計多達 380 萬種菌類未有正式分類,包括土中的真菌和肉眼看得見的菇,相信將成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另一前線。
半年過去,誰仍不知武漢肺炎為何物?
武漢肺炎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運轉方式,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倖免,連深居簡出的土著亦要努力防疫。不過,疫情雖已肆虐大半年,竟然還有人對此懵然不知。在資訊爆炸的全球化年代,這些社群何以無法得知如此重要的消息?
人類與猴子,共享同樣的思維邏輯?
雖然人類和猴子語言不通,但我們的思維結構或比想像中相似。由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哈佛大學與卡內基美隆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無論是城市人、原住民、成人、小孩還是猴子,都能學會句中有句的遞迴式文法系統,可見大家的邏輯思維方式有重疊之處。
仿效火山天牛,製出自行降溫物料?
炎夏來襲,不少人很容易就一身大汗淋漓,長開冷氣又覺得對不起地球;但隨著全球暖化加劇,我們只會愈來愈難避免使用冷卻系統。由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上海交通大學以及瑞典皇家理工學院組成的研究團隊,就決定以大自然為師,參考一種居於東南亞火山區的天牛,研發可以自行降溫的物料,期望將來製造更環保的自行冷卻材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