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y Tong

|共1097篇|

人能夠只活在當下嗎?

你我大抵都經歷過各種迷茫、艱難的時刻。很多人一直活在過去,沉醉於昔日輝煌,也有不幸的人會被舊日創傷纏繞至今。有些人嘴裡總是掛著要放眼未來,千方百計為未來奔波籌謀,結果令自己身心透支。故此,很多禪修大師和心靈書籍勸勉大眾要「活在當下」,有哲學家就嘗試解釋這句說話的含義,並解說人能否只活在當下。

被學校忽視的理財教育

若果沒有父幹,又希望脫貧,就只能靠自己加倍努力,以雙手改變命運。可是,很多人即使胼手胝足,有穩定收入,卻依然無法累積到可觀財富;有不慎者甚至墮入債務陷阱。要改善貧窮問題,除了要靠個人努力,以及政府消除制度和市場不公,有專家認為學校也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應該讓學生從小就了解理財的重要性。

獨裁國度下的文化旅遊:西葡的故事

自從疫情爆發之後,跨國旅遊活動中斷,出外旅遊成為很多人在 2021 年的願望。在獨裁國度,旅遊不單受公共衛生影響,亦受政治因素左右,因為旅遊業不單是一門大生意,也可以是重要的意識形態工具。西班牙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大學歷史學教授 Daniel Lanero Táboas,就在學術期刊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撰文,分析軍政府時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旅遊活動。

一句歌詞,成為跨世代的抗爭動力

今年白羅斯的反獨裁示威,人民無懼血腥打壓,堅持走上街頭奮戰多個月,示威者對民主的追求,引來全球關注。在這場示威浪潮中,很多年輕示威者高唱一首名為「我要變革!」的歌曲。這首歌是已故蘇聯韓裔搖滾巨星維克多崔(Viktor Tsoi)的作品,他本身也是很多前蘇聯國家的年輕人心目中的精神領袖。

「若有人宣稱帝國將千秋萬世,他就是傻子。」

在極權國度,法庭淪為政權鎮壓人民,提高管治認受性的工具。有很多所謂的法律精英會選擇趨炎附勢,以求榮華富貴,但也有少數律師會無懼打壓,本著良知和專業精神,不平則鳴。這些律師或要面對各種可怕的遭遇,例如除牌、軟禁,甚至人間蒸發。在 30 年代的德國,曾經有一位享譽盛名的法學家,暗示希特拉為「傻子」,最終被封殺,他的名字是克勞斯(Herbert Kraus)。

以三個哲學概念應對困難時刻

終於告別多災多難的 2020 年,2021 年的疫情未過,限聚令下人們無法共聚迎接新一年。與此同時,至少 50 多名立法會初選統籌者和參選人被捕。在充滿變數的未來,科克大學哲學系講師 Katy Dineen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介紹三個哲學概念,好讓我們重新思考人生路,以應對未來挑戰。

「布拉格之春」後,捷克的首四年「正常化」時期

1 月 20 日後,白宮或會易主,拜登和賀錦麗展開長達四年任期,預料全球政治局勢將會面臨重大變化。回顧歷史,捷克斯洛伐克在 1968 年「布拉格之春」失敗後,開明政府倒台,全國進入「正常化」時期,過渡到極權,有學者曾在 1972 年發文,披露首四年「正常化」的狀態。

人類何時開始思考人類滅絕的問題?

2020 年是充滿末日感的一年,人類要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世紀瘟疫,以及緊接下來的經濟寒冬,專制主義同時威脅世界秩序。在這個末日感蔓延的時代,剛從牛津大學取得英文博士學位的莫伊尼漢(Thomas Moynihan)就在學術網站 Aeon 分享他的研究,追溯人類從何時開始思考人類滅絕的問題。

重組中國研究聖城:微妙的中共與漢學關係

多間媒體報道,中大將會在 2021 年重組有中國研究「聖城」之稱的中國研究服務中心。該中心收藏大量關於中共國情的第一手資料,被指「勾結外國勢力」,「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曾是該中心主任,故這次決定重組被質疑是政治打壓。現代漢學發展有其冷戰背景,中國研究服務中心重組,加上其創辦人之一、中國研究大師傅高義在 2020 年底逝世, 象徵一個時代的終結。

全民考古:鼓勵大眾參與的公共考古學

水務署在深水埗主教山施工期間,發現古羅馬式的戰前圓拱蓄水池。在一眾街坊、區議員和專家爭取下,特首林鄭月娥也終於開腔表示主教山遺址值得保留。城市學家黃宇軒指,早在古蹟未被發現前,一眾街坊、山友已由下而上把主教山營造成有人情味的社區,呼籲守護古跡之餘,也要守護山中的社區寶藏。多年來,學界就有關於「公共考古學」(Public Archeology)的討論。

2020 年我們的集體情緒:Acedia

經過一整年的抗疫戰,很多人都疲倦了。課堂變成網上進行,無法與同學相見;限聚令下,公眾活動都暫停,無以享樂。可是,人們還是要工作,只不過有時是 Zoom,有時則要回辦公室。慢慢地,新聞一天比一天差,網劇好像愈來愈重複單調,人們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勁。澳洲天主教大學宗教學家 Jonathan Zecher 就用一個古老英文字「Acedia」來形容我們的集體情緒。

回顧 2020 年被推薦的英文書

充滿災難的 2020 年快要結束,不知道 2021 年的世界會變得怎樣。在亂世之中,但願一眾同路人能夠平安之餘,亦能自強不息,奮發向上。美國三大老牌媒體「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時代雜誌」就一如既往評選出十大好書清單。

由爭取獨立到爭取「一國一制」:波多黎各的故事

今年 11 月 3 日,美國轄下的自由邦波多黎各舉行公投,為當地前途表態。最終 52.3% 選民,即約 59 萬人,贊成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第 51 州,可是投票沒有憲法效力,主動權依然在美國國會。在上世紀前半葉,波多黎各曾經歷一場場浩瀚的反殖獨立運動,但不過數十年,獨立聲音不單已經衰落,爭取成為美國州份的聲音更加成為了主流。

愈扶愈貧的方法:AI 演算法

踏入數碼年代,網絡經濟看來是大勢所趨,近年各地政府極力推廣電子支付,市民的生活也與互聯網關係日深。可是,網絡經濟其實暗藏很多陷阱,「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專題報道就警告,一些 AI 演算法正在製造貧窮,影響低收入家庭獲得貸款和政府補助的機會。

回顧西班牙流感下的美國聖誕

聖誕節本來是普天同慶的節日,但今年全球各國都要度過一個不一樣的聖誕。截至 12月 23 日,全球有 7,800 萬人感染武漢肺炎,超過 170 萬人死亡,雖然疫苗趕及面世,但是又傳出英國和南非病毒變種後,傳染力大幅增強的消息。人類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這樣的黑暗時刻,美國史密森尼學會就與大家一起回顧 1918 年西班牙流感期間的美國聖誕。

重複的美學:選秀節目數十年如一?

香港某電視台的造星節目,再次成為港人熱話,令全城捲起一股選秀節目熱潮。選秀節目近年在南韓和中國十分火紅,在香港也有悠長歷史,梅艷芳和張國榮都是參加歌唱選秀節目出身。澳洲迪肯大學傳播學教授 David Marshall 就是研究明星文化的專家,他曾經提出一點有趣的觀察 —— 選秀節目是最重複的影視節目類型。

當殖民者結黨:南非國民黨與種族隔離政策

15 世紀末起,歐洲的殖民者入侵世界各地,並在新發現的土地定居。這種定居殖民主義為殖民地留下很多複雜的政治問題。其中南非在 1934 年獨立後,一直陷入長期的種族衝突之中,二戰後更實施長達近 50 年的種族隔離政策。這段不光彩的種族隔離史,其中一個起點就是南非白人成立國民黨推動阿非利卡民族主義(Afrikaner nationalism)。

加利福尼亞的起源:黑人女王統治的仙境?

加利福尼亞州,簡稱加州,是美國最富裕的其中一個州份,那裡有矽谷又有荷里活,若果獨立的話更可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政治上,加州是民主黨左傾勢力重要的根據地,在剛過去的總統選舉,拜登在當地得票接近杜林普的一倍。近年,有媒體就重新以非白人視角考究地方歷史,並指出「加利福尼亞」名字的由來,是一部西班牙文學作品中,黑人女王統治的仙境。

不平安的聖誕:以色列的貧窮浪潮

武肺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勢把全球數以千萬計的人推進貧窮線。以色列雖然只有 2.5% 人口信奉基督宗教,但身為聖城耶路撒冷和耶穌出身地伯利恆所在的國家,每年聖誕均能吸引很多人到訪。然而,該國今年將要渡過一個十分困難的聖誕:他們正面對近代最嚴重的貧窮問題。

老大哥看著你:為何全球反監控運動依然疲弱?

11 月,政府推出港版健康碼「安心出行」,程式會涉及用家的行程資料;12 月 16 日,蘋果日報獨家報道,中資機構貓眼娛樂「賤價」奪康文署票務系統標書,市民將來如要買飛參加文娛活動,個人資料如信用卡,便要經過中資系統。近年無論專制抑或是民主國家,數據監控問題都受學者和媒體熱切關注,可是多年來全球反監控運動依然疲弱,成功案件寥寥無幾,有學者就分析背後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