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y Tong

|共1097篇|

中美宇宙角力:月球的戰略價值

拜登上任後,中美抗衡的格局延續,3 月 18 日雙方代表在阿拉斯加唇槍舌劍,成為不少市民茶餘飯後的話題。而這場中美之爭將會蔓延到月球之上,3 月 9 日,中國和俄羅斯簽訂備忘錄,合建月球科研站,勢要挑戰由美國主導的宇宙秩序。太空政治學家 Namrata Goswami 就在學術網站「外交家」撰文,分析背後的戰略含義。

古埃及動物墳墓出土:一段人類與動物的親密史

很多人見到可愛的動物,都會心生憐愛之情,想保護甚至帶牠們回家。人類飼養動物的歷史源遠流長。今年 2 月底,埃及就有一個歷史長達 2,000 年的大型動物古墓出土,學術期刊「科學」宣稱其為世上最古年的寵物墳墓,但有學者對此表示懷疑。就讓我們從這次古墓出土,閱讀一段人類與動物的親密史。

反亞裔暴力事件喚起的記憶:亞裔和非裔社群衝突

3 月 17 日,美國亞特蘭大市發生槍擊案,其中 6 名死者是亞裔女性,當中 4 人是韓裔,另外兩名是華人,事件震驚全國。同日,三藩市有一名華人老太太在街頭遇襲,結果反而把白人兇徒打至送院,成為網民熱話。近日,很多西方媒體也關注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問題,有些人就重提 1992 年洛杉磯暴動,以韓裔商店被大規模洗劫一事,來探討亞裔和非裔社群的矛盾。

科興疫苗:菲律賓人也說怕?

截至 3 月 15 日,香港共錄得 7 宗接種科興疫苗後死亡個案,另外又有中風、面癱等嚴重問題。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估計,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疫苗內有佐劑,令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病人產生炎症反應,導致急性血栓現象」。科興疫苗接連傳出事故,令很多市民不安而取消預約。香港絕非孤例,一海之隔的菲律賓,市民大眾同樣表示對科興疫苗沒有信心。

大學排名應考慮「學術自由指數」?

近日有媒體報道,國安法實施後,有知名學者選擇離開香港。不少人批評,香港的大學正自毀學術自由基石,浸大取消世界新聞攝影展、肝病權威黎青龍不獲港大續約等事件皆令人關注。可是吊詭地,即使香港各大學的自由空間看似愈來愈收窄,世界排名卻依然持續高企,這與主流的大學排名計算公式有莫大關係。2020 年,有學者就發起學術自由指數,要求主流排名收納其中。

二次世界大戰:現代疫苗史的轉捩點

BioNTech 及輝瑞製藥於去年 3 月才簽訂研發疫苗協議,短短一年就在多國普及接種,可說是現代科學奇蹟。1796 年,英國醫學家愛德華詹納(Edward Jenner)研究出牛痘疫苗,幫助撲滅天花,是人類史重要一頁。人類開始以疫苗應對疾病,例如結核病和痲疹,但在初期的百多年間,研發工作進展緩慢。要到慘烈的二次世界大戰,人類才迎來醫學突破,改寫現代疫苗史發展。

唇亡齒寒:學者呼籲韓國為內蒙發聲

過去 20 多年,內蒙古曾經是中共同化政策最成功的地方,局勢大致平靜。可是,中國政府於去年先後封鎖蒙古語社交平台及強推漢語教材,令當地蒙古族人群起抗爭。基於他們的同化政策愈趨強硬,近日,兩名韓國經濟研究所的學者於「東亞論壇」作出呼籲,認為韓國政府應該要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為內蒙發聲。

在政治化世代,憑良心說話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過去一年多,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很多科學家從象牙塔走進公共領域的同時,科學專業也變得極度政治化。有些政府會以抗疫之命,打壓異見人士為實;疫苗研發,也成為推廣民族主義的工具。在政治化的氣氛中,科學家應該如何應對?大家或者可從愛因斯坦生平中找到答案,憑良心,不平則鳴。

緬甸政變以外:現世最漫長的內戰

今年 2 月 1 日,緬甸爆發軍事政變,當地局勢深受國際關注。過去一個月,緬甸人民無懼生命威脅上街抗爭,軍方卻一而再血腥鎮壓。過去多年,緬甸一直陷於軍事獨裁之中,除此之外,當地西北部亦一直處於軍閥割據的狀態,內戰至今長達 70 多年。今次的政變,勢必令本來有眉目的緬北和平進展,再一次停滯。

規訓與懲罰:突尼西亞抗爭如何成就理論大師傅柯

法國社會學大師傅柯(Michel Foucault)是最重要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家。他對權力、刑罰、規訓、生命政治的反思,主導了社會科學往後發展。近年,傅柯研究已經形成學派,甚至很多華文媒體都以科普形式,介紹傅柯理論,然而很多人忽略了他在北非參與反殖運動的經歷,如何改變其學術路。在混亂的世道中,正是時候重新理解傅柯。

3.11 大地震十周年:日本對核電政策的集體反思

2011 年 3 月 11 日,是很多人難以忘記的一日。日本爆發大地震,引發的海嘯除了摧毀東北地區各處,也釀成 21 世紀最大核災難「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根據綠色和平在 3 月發表的報告,核洩漏帶來的影響至今尚未復原,只有約 15% 的特別除污地區完成清除輻射的工作。學術網站「東亞論壇」就發表專題文章,回顧事件如何改寫日本能源政策。

長達 15 年的衰退期:正在萎縮的自由世界

伴隨著中俄崛起,冷戰結束以來,由西方民主國家主導的世界秩序受到嚴峻挑戰。2014 年,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出版著作「民主在退潮」,警告民主正在衰落,希望讀者思考民主制度的出路。6 年過去,情況未有好轉,很多本來民主的社會變得專制,同時很多專制國家走向更獨裁。「自由之家」最新報告就顯示,全球民主已經連續 15 年倒退。

中國對澳貿易戰:傷人三分,損己七分?

過去數年,全球聚焦中美關係之際,中國也向澳洲發動了貿易戰,在去年 5 月起屢次以反傾銷稅為名,向澳洲的大麥和洋酒等多項商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中澳貿易戰開打近一年,墨爾本大學國際關係專家 Melissa Conley Tyler 就撰文,檢視貿易戰對中澳雙方的影響。

歷史自有公論?綏靖主義的歷史評價之轉變

近年獨裁之風席捲全球,香港、緬甸、泰國都陷入一片動盪不安之中。有媒體和網民將現時的國際局勢,比喻成上世紀 30 年代二戰爆發前的狀態,形容拜登政府採行綏靖政策。綏靖政策即是透過政治讓步,滿足侵略國的野心來避免衝突。英國對德國的綏靖政策普遍被視為二戰爆發其中一個原因,可是究竟這個歷史觀點從何而來?

「疫苗護照」成為他們的惡夢

過去一年,國際旅遊活動近乎停頓,嚴重打擊各行各業。為了早日重振經濟,各國政府都絞盡腦汁,嘗試重開邊境之餘,又不欲構成重大的公共衛生風險。於是,很多新政策陸續出台,包括旅遊氣泡,3 月 1 日商經局局長邱騰華則表示港府正研究「疫苗護照」安排。不少西方國家也正討論疫苗護照安排,但有學者就批評相關做法,只會令流亡人士和尋求庇護者處境雪上加霜。

永恆命題:金錢可買到快樂?

很多人都希望財源廣進,也有人認為心中富足就好了。在中學中文課,很多學生都做過一條經典議論文題目「金錢愈多愈快樂?」;有些人會認為錢賺到某個位,人就會開始麻木,也有人指出「金錢無法帶來幸福」。然而 2021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最新一份研究就指出,收入愈高的確令人更快樂,即使高薪一族亦都如是。

邏輯謬誤第一課:「你也一樣」主義

隨著政治矛盾愈來愈激烈,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曾經與人爭辯。當討論到人權議題時,其中一個最常出現的論點是「某某國也會有警暴」,「接種某某疫苗也會死人」。這類積非成是、轉移視線的論點,其實是很常見的邏輯謬誤,可稱為「那又怎麼說」主義,又或稱為「訴諸偽善」(Tu quoque)。

日本的疫苗研發工作,為何遠遠落後其他發達國家?

日本是東亞地區其中一個武肺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截至 2 月 28 日,當地累計超過 43 萬宗確診,約 7,800 人死亡。疫情蔓延,東京奧運前景未卜,經濟蕭條,上任才不到半年的菅義偉內閣,為此飽受極大政治壓力。然而,日本無論是疫苗接種抑或是自主研發工作,一直遠遠落後英美,「外交家」雜誌就有評論文章分析當中原因。

專制政權進一步個人集權:為了避免政變?

過去數年,不少專制政權不單沒有走向民主化的道路,還加速個人集權。例如不同國家的修憲行動,杜特爾特的反恐惡法和盧卡申科的血腥鎮壓等等。同時,又有一些在位多年的獨裁者被推翻,例如高壓統治蘇丹近 30 年的巴希爾和掌控阿爾及利亞 20 載的布特弗利卡。有學者就在去年於政治學期刊撰文,分析獨裁者何時會進一步個人集權,而他們又要面對甚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