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y Tong

|共1097篇|

【編輯之前】現代審查制的開端:15 世紀教廷

香港「蘋果日報」結業,成為第一所因香港新時代而倒閉的媒體機構,有評論認為事件遠超一家媒體被政治打壓的層次,憂慮未來香港的新聞審查只會更加猖獗。中歐大學媒體學家 Marius Dragomir 在 2019 年曾發表研究,爬梳專制國度下的出版審查史,現代資訊審查的歷史甚至來得比新聞報業來得更悠遠。

中資項目為非洲帶來金錢,也帶來示威?

近年,中國大力推動「一帶一路」計劃,矢志拓展在全球各地的影響力。其中一個策略是向各地政府提供低息貸款,又或者以國企名義直接在當地興建大型基建項目,非洲是中資機構投資熱點。有人會認為中資項目可以刺激非洲經濟發展,但四名來自荷蘭、瑞士、美國和意大利的學者在期刊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發表研究,指出中資項目所在地區往往更容易爆發示威。

記者:21 世紀最危險的職業之一?

新聞及出版自由令資訊得以流通、當權者受到制衡,是重要的人權基石,傳媒亦被喻為行政、司法、立法機關以外的「第四權」。可是,新聞自由不是自有永有,而是要由人民去捍衛,在獨裁或者戰亂國度,記者的人身安全就時常受威脅。2020 年底,聯合國一份報告指出,在上個 10年,全球平均每 4 天就有 1 名記者被殺。

消滅貧窮是減少全球能源消耗的關鍵?

過去,不少人視環境污染為經濟增長不可避免的副產品,當參與氣候變化討論時,有大國會托辭自己是發展中國家,要著重經濟增長,改善人民生活質素,拒絕為溫室氣體排放設上限。列斯大學環境學家 Marta Baltruszewicz 的新研究就打破了扶貧和環保對立的迷思,證明消滅貧窮和減少能源消耗環環相扣。

歐國盃:一個鼓勵不健康消費的舞台?

6 月 15 日,葡萄牙首席球星 C 朗拿度在記者會上,拿開兩支可樂,並呼籲大家多喝水,一時成為全球佳話。除了歐國盃贊助商可口可樂成為焦點,也令人反思如何保持健康生活模式。格拉斯哥大學公共衛生學者 Robin Ireland 和社會學家 Christopher Bunn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用公共衛生角度分析歐國盃的贊助風波。

中國新時代的核能擴張

6 月 14 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報道,離香港 130 公里的台山核電廠發生洩漏事故,營運核電廠的法國公司據指曾兩度向美國求助。台山核電站回應指核電廠目前達到「安全、質量和工期等指標的既定目標」,香港保安局亦稱,天文台輻射監測結果顯示香港環境輻射水平過去一年維持正常。中國矢志成為能源大國,核電是中國能源政策佈局的其中一環。

當香港與海洋帝國相遇:葡佔屯門

眾所周知,在 1841 年到 1997 年期間,香港是英國殖民地。而一海之隔的澳門,殖民歷史更長,自 1553 年就成為葡萄牙的租界,是向遠東地區拓展商貿網絡的重要據點。其實在葡萄牙佔領澳門之前,曾經與香港相遇,並短暫佔領今天大嶼山、青山灣、葵涌一帶,建立「葡佔屯門」。

重溫 2004 年北京實驗室沙士病毒洩漏事故

在 2020 年以前,最令香港人膽顫心驚的傳染疾病,當數 2003 年爆發的沙士病毒(SARS)。疫情持續約四個月,由當年 3 月到 6 月,香港有 1,755 人確診,299 人死亡。很多港人都記得,那場沙士疫情到 2003 年 7 月時已經大致平息,但其實到 2004 年,沙士病毒曾經一度在中國大陸死灰復燃,事件起因是實驗室意外洩漏。

在加州,停車場是高樓價的凶手?

在香港,棕地爭議持續多年,事件除了牽涉鄉紳和財團囤地,部分地皮也被用作大型停車場和貨櫃場之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加州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州份之一,樓價雖然未及香港,但亦近乎全國最高,足以令市民大眾叫苦連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城市規劃教授 Donald Shoup 和眾議員 Laura Friedman 就在彭博社撰文,探討州內停車設施如何推高樓價。

未竟的民主路:厄立特里亞獨立30年

今年 5 月,厄立特里亞迎來了獨立 30 周年。厄立特里亞被喻為「非洲北韓」,是世界最封閉的國家,政府血腥鎮壓異見聲音,人民連電話卡和護照也難以取得。有當年的革命義士就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自白,回首當初的革命熱情,也講述厄立特里亞未竟的民主路。

美版支聯會:全美學自聯

香港政府連續兩年以疫情為由,禁止支聯會舉辦六四維園燭光晚會。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直言,支聯會要求「結束一黨專政」乃屬「顛覆綱領」,在國安法時代必須作調整,否則該予以取締。往後或許只能在境外公開悼念六四,而在美國,確實也有華人一直承傳六四記憶,「全美中國學生學者自治聯合會」(簡稱「全美學自聯」)就是其中之一。

要消滅肥胖症,太平洋島國反而舉辦烹飪比賽?

現時醫學專家普遍認為,肥胖會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中風等等。各國的政府和專家都想盡辦法說服民眾減肥,例如徵收糖稅、禁止學校出售高糖、高鹽、高熱量及高脂肪的包裝食品等等。有太平洋島國的專家就用上一個另類辦法 —— 透過烹飪比賽推廣健康飲食。

瀕臨消失的地方語言:澳門土生葡語帕圖亞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文化靈魂,是身份構成的重要部分。可是,由於各種政治和社經原因,很多地方語言正面臨消失。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字,全球大概有 6,000 種語言,當中約 40% 處於瀕危狀態。在與香港一海之隔的澳門,也有一種地方語言瀕臨消失,那就是澳門土生葡語「帕圖亞」(Patuá)。

聲音的哲學:在文字和圖像以外理解世界

近年紙媒式微,年輕讀者也愈來愈不願看網上長文,KOL 短片等網絡影像成為重要的資訊媒介。另一方面,電台同樣沒落多時,但有趣地,音訊平台近年有復辟的勢頭,最受人關注的例子有 Podcast 播客,讓人走路和運動期間都可以增長知識。羅傑威廉士大學哲學教授 Christina Rawls 就在學術網站 Aeon 撰文,分享如何可以聲音認識世界。

60 年代,唱 Kowloon Hong Kong 等英語流行曲的他們

60 年代的夜明珠樂隊(The Reynettes),他們有 5 名成員,是兄弟姊妹。很多香港人或者未聽過他們名字,但大抵也聽過他們的作品,最著名是 1966 年發佈的 Kowloon Hong Kong,曲風充滿東方美學,歌詞簡潔易明,歌曲開首的三句歌詞:「Kowloon Kowloon Hong Kong,We like Hong Kong,That’s the place for you」尤其經典,簡單地呈現香港作為環球城市的一面。Kowloon Hong Kong 推出後,經常被人翻唱,甚至旅發局也以此為推廣香港的歌曲。

新學術期刊誕生:誓要復興阿拉伯哲學?

學術期刊讓學者發佈最新研究,是重要的知識生產及傳遞平台。在頂級期刊刊登的文章都要經過嚴格同儕審查,以確保權威性。可是絕大部分一流期刊都以英文為主,而且只集中於歐美的研究。近日,沙特阿拉伯學者就希望罷脫歐美中心的研究進程,推出一份新的哲學期刊,誓要復興阿拉伯哲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