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y Tong

|共1097篇|

儲藏再生能源的新辦法:二氧化碳

近年,氣候變化已經登上國際政壇的重要議程,全球 70 多個國家都制訂了「淨零排放」目標,跨國投資者放眼綠色經濟的未來,而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進度,正是各國能否達到減排目標的關鍵一環。「麻省理工科學評論」報道,有意大利初創企業正致力研發把可再生能源儲存在二氧化碳,令有關發電技術更能滿足工商業需求。

美軍來了我帶路:一名痲瘋病人如何協助盟軍戰勝日本

在戰爭期間,即使看起來無比脆弱的人,都有機會成為敵人。在二戰期間,菲律賓是太平洋戰線中其中一個最慘烈的戰場,美軍和日軍分別有數萬和數十萬士兵死於當地。在這場戰爭中,一位痲瘋病人就成功避過日軍的嚴密監控,為盟軍送上重要情報。她的名字是格雷羅(Josefina Guerrero)。

聯繫匯率之終結:1972 年港元與英鎊脫鉤

一直以來,聯繫匯率制度被認為是香港能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基石,令香港走出多次環球經濟危機。不過,近年中美交惡,金管局也為被剔出 SWIFT 作預案,「幫港出聲」成員雷鼎鳴甚至形容聯繫匯率不合時宜。過去,香港其實曾結束過聯繫匯率,於 1972 年與英鎊脫鉤。

如何把泰晤士河,重塑成世界一線的潔淨河流

香港近年銳意推廣「河畔城市」概念,進行多項河道活化工程,例如剛剛在 4 月份完成的佐敦谷明渠項目。香港的河道改善計劃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而港人熟悉的英國,過去就成功把泰晤士河,由一道死水變成世界一線的潔淨河流。赫特福德大學水域生態學家 Veronica Edmonds-Brown 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細述當中的歷程。

薪酬統計學:公務員與商界人工真的可以直接比較?

5 月 18 日,2022 年的薪酬趨勢調查報告正式出爐,香港高、中、低層公務員有望分別加薪 7.26%、4.55% 和 2.04%,增幅是 1996 年以來最高。網民質疑一眾公僕竟可用公帑逆市加薪,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郭偉強則勸市民不需要「眼紅」。在公共行政學,有學者會認為公務員普遍比商界低人工,要透過加薪挽留人才。然而,有史丹福大學經濟學家表示,不應只直接比較兩者薪資,還要計算生產力。

一位電玩大亨,因政治走上軍事科技巨頭之路?

人工智能應用範疇極度廣泛,當中少不了技術尖端的軍事科技產業,近日的烏克蘭戰爭更凸顯它們何其重要。美國佔全球軍備出口 37%,軍事科技是當地一門大生意,政府一年國防預算就高達 7,820 億。這個龐大工業其中一位後起之秀本是電玩大亨,但就以軍用人工智能技術,成為新晉軍工巨頭。他名為拉奇(Palmer Luckey)。

激發民權運動的華人仇殺事件:陳果仁謀殺案

5 月 15 日,美國加州發生台灣移民教會槍擊案,造成 1 死 5 傷。橙縣縣警表示,疑犯是一名華裔美國公民,名為周文偉(David Wenwei Chou,音譯),曾在台灣生活,襲擊是「出於政治動機的仇恨事件」。周文偉所屬的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屬中共半官方組織,令案件更撲朔迷離。美國史上發生過多宗轟動的亞裔仇殺案,其中最著名的是陳果仁謀殺案,曾激發亞裔民權運動。

性別心理學:為甚麼這麼多人上班看色情內容?

5 月 1 日,英國保守黨議員 Neil Parish 因被揭發兩度在下議院以手機觀看色情影片,引咎辭職。香港亦屢次傳出有政客以官方帳號追蹤含色情內容的賬戶,又或者在立法會瀏覽艷照。伯明翰城市大學的職業心理健康教授 Craig Jackson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為甚麼如此多打工一族會不惜冒險,上班看色情內容。

終極東擴史:蘇俄申請加入北約

5 月 15 日,芬蘭因應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決定放棄二戰結束以來的中立政策,正式宣佈申請加入北約,相信另一個北歐國家瑞典亦會緊隨其後。中俄媒體其中一個常見說法,指北約東擴是烏克蘭戰爭的導火線。然而翻查歷史,無論是蘇聯抑或是戰後的俄羅斯,其實都曾有意甚至申請加入北約。

一帶一路難兄難弟: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

COVID-19 疫情與俄烏戰爭,為世界帶來極為嚴峻的經濟衝擊,部分發展中國家尤甚。與中共關係密切、一帶一路的堅定參與國 —— 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同樣深陷債務危機,其中斯里蘭卡更在 5 月初爆發連日大規模騷亂。學術平台「東亞論壇」就刊登編輯評論,分析是次南亞經濟危機。

深入北約腹地的俄國軍事重鎮:加里寧格勒

在人文地理學中,有一個概念叫「外飛地」,意即與本國分離、被其他國家包圍的領土。其中一個著名例子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該地區只有北愛爾蘭般的大小,被立陶宛、波蘭和波羅的海包圍,深入北約腹地。伯明翰大學國際安全教授 Stefan Wolff,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俄國在加里寧格勒的軍事部署。

原住民專用的加密貨幣:MazaCoin

2009 年比特幣面世後,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為環球經濟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到今天,加密貨幣已經成為非常普及的投資工具,但比特幣當初之所以誕生,其實還有推動社會變革的意味,奪去主權國家自由控制貨幣發行的權力。學術平台「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就介紹一款名叫 MazaCoin 的加密貨幣,目的是捍衛美國原住民權益。

希特拉是猶太人一說,從何而來?

5 月 1 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出席意大利電視節目,被問到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本身是猶太人,何來支持納粹主義時,竟聲稱希特拉都有猶太血統,史上一些最惡名昭彰的反猶分子本身就是猶太人。拉夫羅夫的說法震驚國際社會,原本對俄相對溫和的以色列,亦譴責有關言論不可原諒,並立即傳召俄國大使要求道歉。其實,希特拉是猶太人之說已流傳多年,就讓我們考證當中由來。

如何能知世界大事,但又不被負面新聞影響?

無論是翻閱本地時事新聞,抑或是關注國際大事,我們都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的影像,這些影像或會對自己和身邊人構成一定心理影響。韋恩州立大學精神醫學副教授 Arash Javanbakht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servation 撰文,分享如何在熟知世界大事之餘,又不被可怕的新聞影像中影響。

太空軍備競賽:反衛星武器的爭議

俄烏戰爭爆發,讓外界得以窺探現代戰爭可能循甚麼方向發展。其中宇宙衛星在整場戰事中扮演關鍵角色,令烏克蘭境內的俄軍無所遁形。近年,多個軍事強國都發展反衛星導彈技術,把軍備競賽推向太空層面。可是,這類反衛星武器向來存在爭議,被指威脅整個人類社會的安全,澳洲國立大學國際法專家 Cassandra Steer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呼籲各國棄用相關軍備。

英國地方議會選舉:兩弱相爭的局面

5 月 5 日,英國舉行選舉,全國近 200 個地方議會進行換屆投票,涉及約 6,800 個議席。最終,執政保守黨總共失去 487 個席位,以及 12 個地方議會控制權,卻只贏得 1 個。香港建制媒體以「慘敗」來形容保守黨表現。曼徹斯特大學政治學教授 Robert Ford 就在「衛報」撰文,作選戰賽後分析,提醒大家工黨亦不算勝出選舉,英國政局看來正重回兩弱相爭的混亂局面。

語言學家港督:寶寧

在 19 世紀開埠初期,香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華洋雜處的國際港口,不單止有廣東華人、英國白人,還有葡國人、巴斯人、猶太人、印度人等族群聚居,行政首長要跟各界打好關係,需要具備優秀的語文能力。香港曾經出過戴維斯和金文泰等數任漢學家港督,但達到語言學家級數的,或許只有一個,就是號稱懂得 200 種語言的香港第四任港督寶寧(Sir John Bowring)。

比特幣環境學:挖礦活動如何摧毀美國小鎮

2021 年,比特幣累計升幅接近 60%,表現遠遠跑贏股市,令加密貨幣成為投資者的寵兒。雖然踏入 2022 年,比特幣價格回落不少,但仍有人看好其經濟潛力。不過,比特幣不是憑空出現,背後其實要經過繁複的「挖礦」過程,「麻省理工科學評論」就報道,挖礦活動造成的巨大環境影響,如何沉重打擊一個美國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