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bre

|共432篇|

氣候變化帶來的 6 個意想不到影響

炎夏過去,沒有高溫催逼,讓人特別容易忘記氣候變化的禍害。其實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除了最顯然而見的融冰、海水上升、全球暖化(和聖誕節太熱)外,氣候變化實際上亦迫使生態系統,包括生存其中的動物與我們人類,在意想不到的方面適應它帶來的影響。

酮體物語:吃飯而喪命的時代

近來生酮飲食法冒起,經常被視為減肥者無所不用其極的土法。其實生酮飲食源自 1920 年代,初衷乃治療小兒癲癇,後來更被發現對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均有療效。日本婦產科醫生書作「生酮飲食-現代人的健康救星」,講述體驗生酮療效的經驗及其研究成果,力證「酮體才是人體的基本能源」,被公認為人類主食的碳水化合物反而有害。

甚麼酒叫你忘憂解愁自信爆棚?

人類與酒為伴上千年,有科學家更認為人類嗜酒可追溯至其人猿祖先的求生本能。離開原野後,酒精跟隨人類進入社交場所、文化及宗教儀式,漸漸與生活密不可分。不過準確而言,喝酒是怎樣的感覺?英國醫學期刊日前刊登的研究論文,就指出不同種類的酒精如何影響人的情緒。

衝出銀河系的第一人

宇宙有多大?今時今日科學家給你的答案可能是無限大。但在 1924 年前,人類還以為宇宙不過一個銀河系大小,直到美國天文學家 Edwin Hubble,發現原被認為屬於銀河系的「仙女座星雲」,竟是與銀河系分立的獨立星系,宇宙面積比此前所知起碼要大上兩倍,人類始知銀河系並非宇宙唯一 ,原來天外有天。

毫不保留公開財政狀況 成為更好的人

老實說,你有幾可跟身邊朋友開心見誠(沒有任何遮醜或炫富成份地)談論個人經濟狀況?在美國女性網媒 Refinery29 的 Money Diaries 專欄,就有人踴躍公開自己的收入支出,世界各地從事各行各業的網友 —— 從醫生、警察、演員、矽谷人到性工作者、癮君子、變裝皇后 —— 自行投稿,赤裸裸地交待一週內的吃穿用度,小至 1 杯咖啡(或 1 克可卡因)錢,大至交稅供樓交租還卡數學生貸款等等財政狀況,鉅細無遺的程度好比日記,引起網民留言熱烈討論,有人鞭撻批評之,也有人因此找到共鳴。

藝術心理學:為何有人會對名畫痛哭嘔心?

最後一幅私人收藏的達文西畫作「救世主」天價成交,比之 50 年前的成交價升價百萬倍不止,金額之高叫人咋舌。不過,原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名畫確有令人「神魂顛倒」的能力。觀畫有猶如神交,也有猶如中邪入魔,實際上有一心理學病名,專門形容為藝術作品如痴如狂的反應,叫做「司湯達症候群」。

五毛橫行 30 國:「輸出中國模式」又一例證

眾所周知,中國網絡對外那道城牆愈發密不透風,對內和諧維穩則無孔不入,因而在國際非政府人權組織「自由之家」剛出爐的全球網絡自由調查,中國連續 3 年榮登榜首實在意料中事;然而最讓人吃驚的是,原來全球至少有 30 國利用五毛操縱網絡言論。調查顯示,全球處於不自由網絡的網民,比之自由網的,竟還多 13%。

你也能做超人了:超級能量飲品面世?

如果咖啡都不足以提升生產力,還有甚麼可以?矽谷初創公司 HVMN 總裁 Geoffrey Woo 一定會說是其本月新推出的「超級能量飲品」 酮酯,這個零脂零蛋白零碳水化合物的飲品,卻標榜可在短時間內增加專注力、運動能力和體力,神奇程度堪比聰明藥,而且已獲 FDA 批准上架,正待開展一個以科技增強人類能力的新時代。

在家工作好,何必乘車上班?

工作磨人,但每天早晚堵在路上的通勤時間更磨人。千千萬萬個文職人員每天花個多小時專程回公司只為坐 office。然而在廿一世紀,按理說網絡才是工作的真正根據地,在家工作有何不可?何必通勤?

史丹福大學學者就希望利用 VR 技術構建虛擬辦公室,透過網絡便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從此通勤時間就只限於連接網絡那短短幾秒鐘。

6 項人生最大憾事

英國電視及電台節目主持人 Emma Freud 日前在 Twitter 發問,請各方網友說出各人最大憾事。她本以為所謂遺憾不外乎「太專注工作,沒有好好陪過家人」之類,結果收到超過 300 個回覆,無一談及這些。經過整理,她發現所謂人生憾事,來去大多不出以下 6 類。

玩具旅行團:毛公仔看世界

「三天兩夜旅行團友招募中:目的地有東京、橫濱、鎌倉等,平日出發,位位連稅 3,700 日圓起,身高 20 公分、身寬 15 公分、體重 200 克以內者均歡迎報團。」價錢實惠,體型要求略為苛刻……不過說的是玩具旅行團。

死亡自決權:安樂死賦予的是權利,還是義務

在最理想情況中,安樂死合法化讓我們掌握死亡自決權。然而當法律賦予我們安樂死的權利,又如何不讓它成為一種對社會和家庭的義務?作為病人母親與照顧者,兒玉真美將對世界各地有關安樂死議題的所見所聞所想寫成書作「死亡自決權」,說出「安樂死」二元論之不必然。其實,好死與賴活兩個看似非黑即白的選項之間,還隱藏了很多問題。

面對鄰居,你可以老死不相往來?

鄰里間應互助互愛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實在知易行難。明明只是陌生人,起居卻不過一牆之隔,阻隔不了的噪音和惡臭只能硬食。結果與友愛互助相反,不少鄰舍都像個火藥桶,人人各有一肚惡氣,一言不合則先口角繼而動武,就算不起衝突,也對鄰居敬而遠之。早前美澳兩地各有關於鄰里關係的調查,亦遙相呼應現代人對鄰居的冷漠態度。

【不再網紅】由 KOL 迎合市場起,KOL 就開始過時了

「KOL / 網紅」這個本應凡事平心而論、以事論事的「行業」,剛崛起時,也有過一段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風光日子。直到有 KOL 接廣告接到寧濫勿缺,不論所言所行一概「睇錢份上」,始露出馬腳,受眾看穿其商業本質,根本不是所謂「純分享」。於是當「如何活用 KOL 的力量」才剛成為行銷新課題時,研究已經發現 KOL 的號召力正逐漸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