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世紀將會是人工智能抬頭的百年。如何將人的感情與人工智能雙結合,塑造出「感工智能(Emotion AI)」,簡稱 EAI,成為當前科學家最大挑戰。
甚麼叫感工智能?
譬如在汽車裡裝上一個 APP,可以兼測得司機的心跳、脈搏和其他情緒,預先偵知他開始有駕駛疲勞,此一狀態之下,若繼續開車之後 30 分鐘,失事意外的風險提高 3 倍。
這時 EAI 不但可以發出紅燈警號,勸導司機停車洗一個冷水臉,還能進一步在汽車機械性能內施加影響。譬如自動限制汽車的速度,以及 Stand by 自動調校方向,避免一場車禍。
或在課室之中,一班 30 個學童,其中一個在學年初出現了懶散不專注的情緒症狀。
有一種 Education AI,可以為教師預先偵知:這個學生到了下學期,就會跟不上功課而不合格。因應學生的情緒和課室表現,向教師推薦如何「病向淺中醫」,須及早為這個學生補課或見家長,或及時在課室裡改換教學方式,說一個笑話,令氣氛輕鬆,避免這個學生年終考試鎩羽,影響課室學習情緒。
EAI 的進一步研究,將會是人類文藝復興之後,另一場感性和知性的綜合革命。
如果 AI 可以偵知人的情慾和情緒,又可不可以由防衛轉為進攻,進一步模擬各種情感?作家、畫家、導演,創作的靈感(Inspiration),又算不算感性情緒的一種?如果算,在靈感枯竭時,AI 可不可以預先偵知,而令創作人改變心態?
操控交通、避免車禍的 EAI 在瑞典已經初部研製成功。
終有一天,電腦會取代人腦。在民主自由的國家,採集大數據是用於改進生活,為人類謀取更大的幸福,而不是用於控制和扼殺人的行動和想像自由。這一點風險,電腦愈先進,制度愈精良,愈為一隻無形之手操縱,愈沒有人預先亮紅燈提醒你。AI 時代的人類,必須記住而自我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