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感冒還未從地球上消失?

A+A-

在地球云云疾病中,普通感冒雖不致命,卻能叫人每年病個三五七次,難有真正免疫之日。曾經有人問過「如果這樣,會怎樣?」,一書的作者 Randall Munroe:「如果地球上所有的人彼此保持距離幾個星期,這樣普通感冒會不會絕跡?」效果如何未可知,可以肯定的是,不是人人受得起全球隔離帶來的經濟崩潰。不過,最近有科學研究相信,不久的將來,將可找到完全撲滅感冒菌的可行方法

如何一針對付 200 種病毒?

雖然被我們統稱為「普通感冒」,但其實感冒的致病病毒超過 200 種,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化學及基因組,用以突破人類免疫系統的防線。敵眾我寡,科學家難以逐一擊破,人類也唯有認命接受感冒是難以避免的生活一部分。

研發完全擊潰感冒的藥物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它們的病徵雖然相近,但從生物學角度而言,它們的生物類別到基因組都截然不同,而感染人類細胞的方法亦各異。今天科學家只能將他們粗略劃分成 7 個病毒家族,包括鼻病毒(亦是最常見的感冒病毒,共有 160 種血清型)、冠狀病毒、流感、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偏肺病毒,各個種類中又各有多個血清型。想征服感冒,代表要對付這 200 多種病毒。

最早研製針對鼻病毒的疫苗的實驗,發生於 1950 年代,可惜無功而回。接下來的日子,科學家透過分離感冒病毒技術的進步,慢慢意識到感冒菌家族枝葉茂盛,沒有可能用一針疫苗預防所有感冒病毒,而研發 200 種針對不同感冒病毒的疫苗同樣不切實際。這個共識令科學家們最終停止嘗試製造鼻病毒疫苗。

21 世紀的突破

感冒病毒疫苗計劃首次出現曙光,不單初次有各大藥廠一同加入研發,更有其他大學研究團體以不同方式嘗試破解感冒病毒。

直至去年初,倫敦帝國學院的疾病專家突然撰文,表示已找到解決這一世紀難題的門路:「也許前人認定研製鼻病毒疫苗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我們眼下的新發展,都顯示我們將有可能生產出有效可行的免疫保護。」有份參與研究的 Sebastian Johnston 教授指,儘管目前實驗對象只限於白老鼠,但成果仍然令人鼓舞。研究感冒的學者,早就從長年的失望中學會審慎觀望,因此他們對新發現表現出的熱切期望,尤其有說服力。

從 1960 至 1970 年代的失敗中學習,Johnston 與其他科學家放棄研究一針過對付 160 種鼻病毒的方向。他們另闢蹊徑,改而找尋這些病毒中是否有任何結構一致的部分,企圖藉此發展次單位疫苗(subunit vaccines),現時成功的例子,包括能預防 9 成子宮頸癌的 HPV 病毒疫苗。結果證明實驗值得一試。研究人員比對不同鼻病毒的外殼成分後,抽取一種可見於 4 種病毒的蛋白質,混合佐劑,模仿可啟動免疫反應的危險信號,並注入實驗鼠體內,成功誘發牠對其中 2 種病毒的免疫力。只可惜,實驗在 2013 年研究因高層人事變動而一度被腰斬,今年新贊助商出現才得以復活。對醫療開發的研究專家而言,資金有時是比實驗樽頸更難克服的障礙。

同一時間大西洋的彼岸,埃默里大學的兒科醫師 Martin Moore 亦著手研究對付感冒菌的超級疫苗。與  Johnston 團隊不同,他研讀過 1960 年至 1970 年代的有關論文後,認為前人失敗不過是囿於財政與物流的局限,在科學上並無不可,於是大膽再度挑戰研製超級疫苗,成功得出一種適用於 50 種鼻病毒的疫苗,注射獼猴體內亦順利起效:「這樣說可能不妥,但我從未懷疑過它的可行性。」然而要讓超級疫苗走出實驗室仍然困難重重。它需要符合「生產質量管理規範標準」才能用於臨床實驗,換言之在疫苗生產過程中這 160 種血清型要全部分開處理以防交叉感染,而現時市面上流通的疫苗最多也不過含有 23 種血清型。今年 5 月 Moore 一手創辦的藥物開發初創公司 Meissa Vaccines,就獲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全力開發超級疫苗。

假設疫苗通過臨床測試並獲審批推出市面,它將由高危人群如哮喘患者和長者起,普及至全人類,當注射疫苗者達到一定人口比例,便可中斷鼻病毒的感染鏈,「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將使其絕跡地球。儘管離真正實現願景依然路途遙遠 —— 畢竟根據以往經驗,80% 進入臨床實驗階段的藥物最終未能在人體起效 —— 但這已是幾十年來感冒病毒疫苗計劃首次出現的曙光,不單初次有各大藥廠一同加入研發,更有其他大學研究團體以不同方式嘗試破解感冒病毒。Johnston 感嘆:「終於,大家開始相信人類有辦法撲滅感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