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一項發表於 Scientific Reports 期刊的研究,家中最多細菌的地方不是廁所板,也不是床下底,而是海綿。先不論以後拒絕洗碗又多一個理由的好處,究竟海綿是如何由清潔用具變成藏污納垢的溫床?
研究由德國基森大學(Giessen University)及慕尼黑亥姆霍茲中心(Helmholtz Center Munich)聯合推行,結果對一般人來說或許驚奇,研究人員則不表意外。由於廚房的潔淨用海綿經常接觸食物,加上充滿水分,因此容易滋生細菌,微生物數量比廁所更多。研究顯示,海綿潛藏 362 種細菌,每立方厘米的細菌密度高達 540 億,相當於人類糞便的細菌量。
海綿不單藏污納垢,更會隨每次使用將細菌散播全屋多地。話雖如此,細菌其實無處不在,譬如人體含菌量便相當於人體細胞數量,問題在於海綿所含細菌的危險程度。研究發現,海綿之中僅有少數細菌屬於危險程度,而含量最豐富的細菌種類則是一種典型人體皮膚細菌--莫拉氏菌科(Moraxellaceae),佔全體 36%,一旦大量繁殖便有潛在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10 種細菌有 5 種屬於「第二級危險群」(risk group 2),亦即潛在病原,個體危險程度中等,傳播風險有限,所致疾病可治療及預防。其中最主要 3 種為「約氏不動桿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奧斯陸莫拉菌」(Moraxella osloensis)和一種金黃桿菌屬菌(Chryseobacterium hominis)。
那麼如何避免海綿匿藏過多細菌?一般做法是滾燙或以微波處理,不過研究數據顯示,相比不曾潔淨過的海綿,定期潔淨的海綿的含菌量一樣高,而且潔淨過程未必有效,反倒會改變微生物構成。由於莫拉氏菌科和金黃桿菌比其他細菌更具生命力,潔淨除去其他細菌之後,反而會助長其繁衍。換言之,海綿愈清潔愈差。研究人員建議,定期更換海綿,才是避險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