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年 9 月 11 日,美國航空 77 號班機撞向美國國防部所在地:五角大廈。包括恐怖分子、飛機乘客及國防部職員在內合共 189 人因而死亡,當時的災難景況,至今依然烙印在人們心中,然而,五角大廈沒有像世貿中心一樣遭摧毀,經過復修,目前五角大廈內仍有 23,000 人在內工作。不過,在那兩萬多員工中,有多少人清楚五角大廈為何是五邊形

因恐襲而遭破壞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因恐襲而遭破壞的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地理因素?

美國國防部沿用至今的五角大廈於 1943 年落成,見此年份,就知道必與二次大戰有關。的確,隨著希特拉的興起震驚歐洲,美國亦在 1941 年開始備戰,籌組戰爭部。根據「華盛頓郵報」記者 Steve Vogel 著作 The Pentagon, A History 記載,最初的戰爭部擁有 24,000 名員工,分散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Washington, D.C.)17 幢大廈,辦公極不方便。因此,國會便開始積極物色新地,應付工作需要。

匆忙之下,美國軍方首塊買得的土地位於維珍尼亞州阿靈頓國家公墓附近,但是,該塊地地形奇特,正好是五邊形,所以建築設計師就想出「五角大廈」的概念,物盡其用,五邊建造辦公室,中間則留下庭園空地休憩。

可是,由於保育人士反對於該址興建大廈,認為會阻擋公墓看到的華盛頓風光,時任總統羅斯福就拍板決定:新戰爭部應位於公墓附近的貧民窟區。總統選擇此新址,部分可歸因於行政方便。在國家面前,貧民豈有反抗力量?他們很快就被政府驅逐,讓路給五角大廈的建造。雖然新址並無之前的地理限制,但建築師沒有放棄原有的五邊形大廈計劃——這是因為「效率」二字。

效率至高?

五角大廈內中庭花園的模樣。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五角大廈內中庭花園的模樣。 圖片來源:wikicommons

以效率角度出發,「五角大廈」實有不少優點。歷史學家 Erin R. Mahan 稱,比起傳統的正方形或長方形設計,五邊形建築「讓使用者更容易由大廈一方走到另一方」。而且,採用五邊形建設不僅可保持 4 層高設計,以避免阻擋波托馬克河的景色,更可減少鋼材使用——留下鋼鐵給武器船隻製作——可謂一次滿足多個願望。

雖然當年有聲音指五邊形的設計醜怪,影響城市景觀,或容易成炸擊對象,但總統羅斯福還是喜愛五邊形的獨特,實行原訂計劃。終於,「五角大廈」於 1943 年 1  月建成。

然而,畢竟「五角大廈」是 1940 年代的設計,落成時只有 10 多部升降機,建築不符合當代的消防安全條例指引,電力系統時而中斷,故此,多年來大廈多經翻新,到 2011 年才完結長達 17 年的龐大維修工程。現時,「五角大廈」已有 70 部現代升降機,更有 Starbucks 和 KFC 等飲食店。

陰謀謬論?

儘管「五角大廈」的五邊形設計並無甚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在內,只與地理的陰差陽錯以及辦公效率有關,但關於大廈的陰謀論難以止息。其中最著名的,可謂冷戰期間的一則謠言:蘇聯日常以衛星監控大廈內一舉一動,懷疑中庭花園有地下密室,所以蘇聯的核彈一直瞄準大廈中庭。可是,Mahan 認為這根本荒謬,中庭不過是國防部員工享受咖啡,食午餐的休憩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