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長期位居性別平等大國,根據 2016 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Global Gender Gap Report),瑞典與其他斯堪的納維亞(Scandinavia)地區國家如冰島、芬蘭、挪威,都在縮窄男女教育水平、健康、經濟、政治地位差距上交出令人欣羨的成績表。要說瑞典男女平等的秘訣,要從幼稚園禁說白雪公主式童話開始。
再見童話公主
在斯德哥爾摩幼兒園 Nicolaigarden,老師不跟小孩說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灰姑娘、睡美人等故事,不是因為這類童話太荒誕或太夢幻,而是因為它們一律將女性塑造成天真幼稚(白雪受繼母騙後仍上當)、缺乏個性(對小矮人言聽計從)、迷戀美貌(繼母為當最美女人竟可下毒手)的蠢女人;而這些童話中的女人也僅可以美貌博得青睞(白雪公主死後,王子路過,因其貌美而墮入愛河)。
老師不說白雪公主的故事,取而代之的,是描寫不同英雄,不同家庭模式(如單親家庭、領養兒童、同性家長)的故事。當中包括講述兩頭長頸鹿撫養被遺棄的鱷魚蛋的「One More Giraffe」、主角是個性別不明的小孩的「Kivi and Monsterdog」等兒童書。這些故事為幼童自小建立更多元和現實的世界觀,並避免他們對兩性形象產生成見。
沒有「他」和「她」
Nicolaigarden 以外,另一間幼稚園 Egalia 有更多追求男女平等的做法。學校老師避免使用性別代詞,他們使用中性性別代詞「hen」代替「他」(hon)和「她」(han);比起「boys and girls」,老師更常直呼同學名字;在遊戲室,不論機械人還是洋娃娃一律放在一起,任何性別的學生可以隨意選擇玩具;圖書館以男生為主角的藏書與女生的各佔一半;連教職員的男女比例也逐漸平均起來,學校男老師佔 30%,比例是全國之冠。斯德哥爾摩其他幼稚園正在效法 Egalia。
一段學校日常影片開啟瑞典模式
1998 年瑞典修訂教育法,呼籲學校採用性別意識教育指引,請學校負起責任,為學生提供性別平等的學習環境。為響應呼籲,Nicolaigarden 有老師拍下同事與 6 歲學生的日常互動,這段影片讓老師第一次意識到,他們對待男女學生的巨大差別。在影片中,小息鐘響起,老師任男生飛奔到操場,女生則耐心等候老師為她們逐個拉好外套拉鏈,方去玩耍;跌傷了,如果是男生,老師稍作鼓勵便讓他繼續玩去,如果是女生則細心安慰。此前片中老師們都自以為支持男女平等,這段影片無疑敲響了警鐘。為此,Nicolaigarden 開始發展性別中立的(gender-neutral)教育方法,此後這套方法又逐漸為其他學校所用。
打破社會性別規範
瑞典性別平等從小教起,但不限幼教,Macho Factory 就為學校提供針對 13 至 25 歲青年的教育計劃,幫助他們打破社會現有的性別規範。Macho Factory 製作 17 條短片,內容圍繞傳統男性霸權,為老師和學生提供討論基礎。
- Macho Factory 其中一段短片,關於打破對男性剛陽氣質的成見。
片中源源不絕的紙箱代表社會加諸在男性身上的期望,而該男生對於這些標準來者不拒,結果紙箱築成籠牢。最後男生打破籠牢,只取一個自己想要的紙箱。Macho Factory 的短片讓年輕觀眾有機會審視社會主流性別標準的局限。
「中性性別」乃左膠所為?
瑞典這些教育方式有助縮窄性別差距,卻不是處處受用。有指學校向幼童灌輸新的性別概念,乃搞政治正確,脫離現實,更有人指責中性性別概念會造成孩童性別混亂。 英國臨床心理學家 Linda Blair 認為:「外面的世界就是那麼現實,你不能將學校從現實世界中分割出來。」2015 年美國第二大百貨公司 Target 計劃取消玩具部的性別劃分時,遭美國基督教牧師 Franklin Graham 指斥:「我們的孩子可不是中性人。」要平等到甚麼程度,尚在爭議,惟無可否認的是,瑞典人的教育,正在清除舊有文化對兩性加諸的標準和負擔,讓兩性皆活得自在,亦是一國快樂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