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不是罪,但確實有害。說它破壞身材,你大可不必在乎,自信地穿加大碼,但若說它會破壞大腦,逐漸侵蝕記憶,甚至會引致老人癡呆,那你還要堅持自我,任由體重「節節上升」?
劍橋大學 Lucy Cheke 博士透過一項實驗,證實此非危言聳聽。她邀請多人進行虛擬的尋寶遊戲,參加者在電腦介面上移動時,沿途放下一些物件,然後回答多條關於遊戲的問題,譬如曾經將物件放在何方,測試他們的記憶力。結果,她發現影響一個人的記性,不是他的 IQ,而是他的腰圍。
Lucy Cheke 指出,參加者的 BMI 愈高,表現就愈差,反映體重比例與明顯記憶缺陷有關,推測癡肥或會引致腦退化症等神經變性病症。這與早年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結果不謀而合:中年發福人士的整體腦容量較少,特別是海馬體,更較瘦人為細。最近更有研究指,過胖或癡肥與腦部退化甚為有關,癡肥中年人的「腦齡」會因此老上 10 歲。但更可怕的是,癡肥之於健忘,既是因也是果。
我們的食慾和飲食行為,由注意力及記憶力掌控。2011 年就有研究安排一批人進食午餐,其中半數是邊吃邊玩電腦,結果後者對午餐的記憶模糊,飯後所吃的餅乾數量,比專心用餐的人要多。「當我們決定要吃多少,不僅基於胃裡食物多少的生理訊號,也基於記憶等認知過程。」利物浦大學實驗心理學家 Eric Robinson 警告:「當記憶力受損或下降,就有可能進食過量。」於是乎,胖了、善忘了、吃更多了、變更胖了、更加善忘了……
怎能跳出這個惡性循環?Eric Robinson 相信,提高進餐時的注意力,加深用膳的記憶,是關鍵所在。早前他邀請 48 名癡肥人士,到其實驗室用餐,邊吃邊收聽錄音,當中一半人所聽的,是讓他們專心進食的指導,另一半聽的則與食物無關,翌日再向所有人提供高能量零食,統計他們吃了多少。結果發現,獲指示專注用餐的,較其他人少吃三分一。
分析認為,雖然注意力與記憶力是獨立存在,但兩者關係密切 —— 你不在意的,你無法記住,而記憶愈是鮮明,我們愈是在意。因此,對進食的生動記憶,有可能重新激起身體狀態,令我們不太覺餓,下餐就少吃一點。相反,用餐時若分了心,吃甚麼也記不清,結果吃著這餐卻想著上餐,或令我們更加餓而吃更多。
換言之,要減肥有道,吃飯時緊記「心無二用」,盯著桌上飯菜,而非智能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