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的主題是「愛命運」,源於最近上映的電影「命案」,編劇游乃海及李春暉想出一個令人再三推敲的故事框架:從命理大師幫人改命的故事,叩問命運的實質。林家棟飾演的主角說:「人的悲劇,就是要戰勝命運。」此語道出古希臘悲劇的精神 —— 人愈要戰勝其自身的命運,就愈落入命運的桎梏。以下節錄 3 本有關「愛命運」的書籍,詳情可瀏覽有關網站,了解更多。
獵人書店 Hunter Bookstore:衛斯理「追龍」
在名作家倪匡離世時,不少香港人都講起這本書 ——「追龍」。
其實「追龍」並非最經典的「衛斯理式」故事,如果首次看倪匡的話,更可能會有點失望,不過當中的一句:「不必摧毀大城市的建築物,不必殺害大城市的任何一個居民,甚至在表面上看來,這個大城市和以前一樣,但只要令城市原來的優點消失,就可以令它毀滅死亡。」讓大家聯想起自己所身處的城市。
這個故事緣起於大星相家之言,看見星象參透秘密,預言東方將有大城市遭受災難,衛斯理探知了這個異象,卻躊躇不前,但妻子白素和友人陳長青卻推使他繼續思考何謂命運:「或許,我們根本每一個人都不能自行主宰,要不然,何以每一個人的命運,都可以通過星象的觀察而推算出來?」、「我倒不單是為我自己的命運而悲哀,而是我想到,地球人,全人類的生命、思想、行為,全受不同星體控制,那麼,人類生命的意義何在呢?」
人定勝天還是天命難違這種老題目,任何人也不能避免拆解,在「追龍」中,衛斯理沒有解答、沒有行動,而陳長青決定做刺客,這本書與其說是預言,不如說是一場辯論,如果有人預言這座城市註定要毀滅,你會袖手旁觀,還是奮力一搏?
解憂舊書店 The Book Cure:因惹.卡爾特斯「非關命運」
說到命運,書店裡其中一類受歡迎的書籍是風水命理書,而且不少文學作家也對此有研究,可見香港人篤信命理達癡迷的程度,不知他們是認命,還是試圖改變命運。我個人相信邏輯,信因果,選擇在自己手上。但當大環境影響個人命運又該如何選擇?
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因惹.卡爾特斯首部作品「非關命運」可能會刺激你的想法。這是匈牙利猶太作家的自傳體小說,講述二戰時,15 歲少年突然被送進集中營,大家都知當時猶太集中營是甚麼一回事,但作者以少年純真好奇的口吻,平實地敘述真相,沒有激動的價值批判,但讀者卻能感受到他的生活是殘酷、痛苦、不公與荒謬。少年堅忍地承受一切,就為了要活著。經過將近 1 年恍如隔世的集中營折磨,少年回家並沒帶半點怨恨,最後鄰居們建議少年忘記慘痛經歷,要過新生活,但少年並不接受,他說:「一個人永遠無法重新開始新生活,只能繼續以往的生活。我的步伐是我自己走過的,別人都不能代替我走。」;「如果有命運,那麼就不可能有自由;若有自由 —— 就沒有命運可言。」;「我們自己就是命運。」
有別於猶太大眾選擇沉默和遺忘,少年一路走來雖然幾乎死亡,但也有貴人相助,少年在痛苦中悟出真理,是愛命運、愛生命。老一輩常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都係嗰句,睇多啲書呀!
界限書店 Boundary Bookstore:蔣曉薇「家.寶」
「命案」:「人的悲劇,就是要戰勝命運。」一個人的命運,是與家庭、社會、時代緊密扣連。想到這一點,就記起「家.寶」這本書,寫主角如何直視命運,在傷痛中活出香港的故事。有人曾言,它可比擬 1984 至 2014 版「拾香紀」。
書中主角名為余家寶,卻天生罹患長期家族遺傳的心漏病,自小被欺負、父母先後離家。她與無數「80 後」一樣,出生、成長、戀愛、失戀、流浪異地,對照亦見證著香港 30 年來的社會變遷:中英聯合聲明、主權移交、沙士疫症、雨傘運動…… 每走一段路,就多了一點疤痕,就如同每個人在原生家庭裡,要不斷面對各種課題,困倦卻又無處可逃。
這段時日,對好些人來說,可能是香港從光輝歲月走向頹靡的證據。若這是命運,我們無處可逃;但小人物自有處世的浪漫,好比「歡樂今宵」、「阿信的故事」、他媽哥池、哥哥和梅姐。讀著這本書,彷彿可以觸摸到這一代的悲歡與得失。
還有一種浪漫,是以名字帶來信念。有人怕自己的孩子或事業遭逢困厄,於是託人取名,予以祝福。初戀樂智文使書中主角「樂如家寶」,女兒思思貴為主角「心上的一塊田」;界限書店不在界限街,亦寄寓愛書人「打破界限」。不違天命,卻可抱持祝福與信念,接納傷痛。
作者蔣曉薇道:「如果命運是一場不能避免的大風暴,似乎人就只能走進風暴之中,消化苦難存在的意義,在蕩漾著的苦痛生命中結出花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