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細節才是善用記憶力?

A+A-

與舊友相聚、回憶過去時,往往會發現大家談的明明是同一件事,細節卻不盡相同,有人甚至會對某些細節毫無印象。近日有認知科學家指出,忘記某些細節或者是一件好事,因為日常生活充滿大量細碎片斷,人類有限的大腦容量無法記住所有事情,選擇性記得,才能善用記憶力。

羅徹斯特大學(UR)大腦與認知科學教授 Robert Jacobs,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上分享了一件生活軼事:他跟別人提起,自己最近吃了家附近一間麵包店的朱古力餅乾,但妻子卻指丈夫是吃的是燕麥葡萄乾餅乾。為何自己這樣也會記錯?這是否認知障礙的早期跡象?

以認知科學家的角度而言,Jacobs 認為記錯可能是好事,因那是令能力有限的認知系統得以行之有效的「理想副作用」。人類的精神活動本來就常常受到約束,內在限制諸如人的注意力有限,不能同時關注所有事情;記憶容量亦有限,不可能完整記住所有細節;同時我們也要面對外在限制,像是當下要作出決定及行動。

鑑於這些限制,Jacobs 認為重點不是要記下事物的一切細節,而是要了解記憶的極限,在限制下做到最好。由此,他與同事建立出一個基於資源合理分配(Resource-rational)的人類記憶理論。他們將記憶視為溝通渠道,當人將一件事物放入記憶時,就像是向未來的自己發送訊息。但通道的容量有限,無法傳輸訊息內的所有細節。因此稍後在記憶中檢索訊息時,就會發現那與較早時放入記憶的資訊不同,亦是我們記憶出錯的原因。

他指出,腦內儲存記憶的容量有限,以致未能如實保存項目所有細節,最佳的做法,是確保保留下來的細節都重要。也就是說,在有限的情況下,留在記憶中應是最好、最值得保存的。過去亦有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傾向記住與任務有關的細節,而忘記與任務無關的細項。

此外,當忘記一件事的細節時,人們最常見的做法是「腦補」缺失的環節,以有限認知在短時間內找到解決方案。Jacobs 就認為,自己之所以會「記得」自己吃朱古力餅乾,是因為他記得吃餅乾的經歷,而忘卻細節而需要「腦補」。換言之,這個錯誤表明,他的記憶正在限制下盡可能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