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恐襲有如吃生菜,可拿來形容這 8 個月來以色列的緊張狀況。6 月初,就有兩名巴勒斯坦襲擊者在以色列的沙羅納市場(Sarona Market)亂槍掃射、造成 4 死 10 多傷;早在 3 月,一名美國畢業生亦在同一地方特拉維夫(Tel Aviv)遭狂暴事件波及,被巴勒斯坦人插死。
處於突襲恐懼下,適逢 6 月 8 至 29 日是伊斯蘭教的齋戒月(Ramadan),巴勒斯坦人的入境問題倍受防恐人員關注。以色列國防部已撤銷了齋戒期間近 8.3 萬巴勒斯坦人的入境申請,不過餘下的偷渡難題,似乎未能劃一解決。在「放生」偷渡犯與守住恐襲防線之間,約旦河西岸( West Bank)的哨兵還是左右做人難。
「放生」勞工換經濟得益
邊境防守之所以是一門學問,因為牽涉千絲萬縷的經濟利益。巴勒斯坦人可透過跨境工作以賺取可觀回報(非法在以色列的地盤工作一天可賺約 80 至 100 美元,即624 至 780 港元),同時解決生計問題(巴勒斯坦西岸的失業率是 20%);另一方面,以色列人也能從中獲利:建築承包商、餐廳主人需要廉價非法勞工以減低成本,更不用提,許多中介都以協助偷渡來維生。據估計,現時在以色列的非法勞工就有 5.5 萬人,中介能從中獲利多少,可想而知。
以色列前反恐部長 Nitzan Nuriel 甚至直言:「只要一天非法勞工仍是我們經濟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們就得承認,取締偷渡是沒可能。」
難全面禁非法入境
即使認同經濟考量無法凌駕人身安全,又知道有 21 位巴勒斯坦籍恐襲者皆是非法入境,撇開之前提及的經濟結構性問題,要全面禁止巴勒斯坦人非法入境,還有以下阻礙:
- 一、以往西岸驅逐入境者的做法未能有效阻嚇非法入境者,哨兵要不是「隻眼開隻眼閉」,就是盤問後只把非法入境者帶回巴勒斯坦境內作罷;
- 二、經濟誘因仍然吸引了巴勒斯坦人非法湧入以色列,政府又沒有資源處理如此一大群非法入境者。
有見及此,看來短期內,要保衛自己國家的安全,以色列哨兵還是只能夠儘量篩去那些潛在的恐怖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