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尹秀珍,從 90 年代起以收集得來的舊衣物創作各種裝置藝術,探索過去與現在、記憶、全球化等主題。在她眼中的衣物,都是承載著每人的故事,甚至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這次於本地的首個大型展覽「尹秀珍:補天」,以針線為刃,呈現對個人經歷的觀察,世代的回憶及對全球化,甚或是宇宙作出反思。
天,簡單來說就是世界,以針線如何修補縫合?
她說「補天」是必須的,天是「與空間相關的名詞,是與時間相關的量詞,是感嘆詞,也是形容詞」。例如我們會說這是「天大的事」、「我的天啊」等,天就是世界,但這個世界的定義又是怎樣釐定?
三代的連結 三種不同的展現
展覽其中數個重要的展品,創作主題都圍繞家庭關係,以及尹秀珍的成長回憶。這個天由她的母親開始,連繫至她,再延伸至她的女兒。三個關係互相牽引,更可反映出不同年代間的對話。
CHAT 六廠展覽及館藏策展人王慰慰表示:「是次展覽圍繞著割裂與縫合、對立與交融等意象展開,在呈現尹秀珍全新創作的影像系列同時,也將展出她的數件代表性作品。藝術家以自己的家庭關係為出發點,在新的影像和裝置作品中,回溯和重新演繹了其母親在紡織廠工作的個人歷史,以及不同世代間的隔閡與交流,並以此牽動對整個中國工業發展過程中的社會結構重組,與個人生活巨變的反思。在籌備這次個展的時候,恰逢全球爆發新冠疫情,從全球政治格局、經濟發展到日常生活、文化思想,幾乎所有一切都在經歷一場激烈的變革。」
尹秀珍把展覽空間重新配置,作品「車間」(2020)展示出各種縫紉機,多部衣車及長枱延伸至另一空間,當中有些衣車,更是其母親仍在使用的;四周散落各種衣服,這個空間代表著母親在她兒時於服裝工廠的工作環境。然而,縫紉機的一面以白布形成的巨幕將空間分隔,透過中間的一個大洞可觀看另一空間。
當走過其他展區,分別會看到作品「團扇」(2019)及特意為是次大型展出創作的全新錄像作品「逆」(2020)及「補天」(2020),當中涉及其家人的影像和創作。兩個錄像都是展示家庭生活軼事,探討工業化在家庭疏離和母女隔閡中的角色。再次回到「車間」的另一邊,所呈現的就是尹秀珍的「工作室」,四周除了衣服,亦佈滿了她於 1994 年後正式開始以當代藝術創作至今,幾乎所有重要作品的圖樣。王慰慰闡釋︰「雖然這個展覽並不是一個回顧展,但也希望用一個比較隨意及輕鬆的方式,給觀眾展示藝術家目前為止的創作歷程。」
尹秀珍認為父母是家庭的補天人,「這『天』複雜多變,傷痕纍纍,但仍充盈著體溫和愛意,這是一首經歷的史詩,經歷的每個人都是補天人,自由是針,良知是線」。當年工業發展中,尹秀珍的母親以縫紉養家,衣服成為了藝術家的兒時回憶,甚至影響她日後的創作,這條線又會否延伸至她的女兒?
流動的人 「可攜帶城市」
展覽亦展出尹秀珍一個經典作品系列「可攜帶城市」,城市變成可攜帶的原因,在於她以穿過的衣物縫製出多個地方著名的地標性建築,包括艾菲爾鐵塔和金門大橋。現場有 44 個行李箱,每個行李箱也代表她到過的一個城市,她在 2000 年後被邀至世界各地參展,如 2008 年上海雙年展、2007 及 2019 年威尼斯雙年展、2004 年悉尼雙年展、2004 年第 26 屆聖保羅雙年展、2011 年橫濱三年展等。王慰慰說︰「尹秀珍有很多時間都在機場內逗留,而行李箱是她儲存日常生活的用品,所以幾乎代表她的生活…… 所有她去過並感興趣的地方而成的創作,都是她的回憶。」除了是回憶,更是反映出現今科技發展迅速,大眾無論是因為商務或旅行而形成的新生活模式,漂泊、移動,行李箱成為人們生活的載體。
2020 年,疫情侵襲全球,尹秀珍認為這有如我們的天「被病毒戳了個洞,自由被禁錮,世界被撕裂…… 我們需要的是拼一塊有溫度的天空」。
尹秀珍︰補天
日期:即日至 2021 年 2 月 28 日
展覽時間:早上 11 時至晚上 7 時(逢星期二休館)
地點:香港荃灣白田壩街 45 號南豐紗廠 CHAT 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