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導大眾,只需一張舊相片

A+A-

社交網絡近日流傳一段超市未完全開閘,民眾就如「喪屍」般連爬帶跑衝進去的片段。有指那是疫情下的搶購片段,但事實是影片早在發生疫症前已經上載,為去年 10 月青島一間超市限時搶購促銷雞蛋的「盛況」。以上事例或無傷大雅,但社交網站中大多具誤導成分的帖文,都是利用舊有照片及影片作為最近發生事件的「證據」,增加可信性。

其中一個例子,是 2019 年在倫敦海德公園舉行抗議全球暖化活動後,網上流傳公園遍地垃圾的照片,諷刺示威者口中說愛護地球虛有其表,後來證實當中一些照片來自印度孟買,其他則是海德公園舉行其他活動後的圖片。認知心理學家 Lisa Fazio 研究人們如何從周遭環境取得正確及不正確的資訊,她指出,易令人斷章取義的照片,可能是最有效誤導他人的低成本簡易方式。

照片的威力

伊朗 1 月份襲擊伊拉克美軍基地的第二天,網媒 Buzzfeed 一篇報道,就紀錄了社交媒體上用於討論是次襲擊的舊照片及影片,當中包括 2017 年伊朗在敘利亞發動的軍事襲擊照、2014 年俄羅斯軍事訓練演習,甚至是遊戲短片。文中紀錄的 22 個虛假謠言中,有 12 個涉及與事件無關的舊照片及影片。

Fazio 提醒,利用照片及影片作誤導更為危險,影像是影響公眾輿論及增強錯誤信念的有力工具。有心理學研究顯示,當瑣碎的事情配以圖像,會更易令人相信。照片本身亦會吸引網民注意力,Adobe 在 2015 年的研究發現,Facebook 帖文若有影像,相對只有文字的帖文,得到的互動量多 3 倍。

配圖同時引起觀看者的錯覺,在一項實驗中,其中一組受驗者需要閱讀一篇有關颶風的新聞報道,並附有暴風雨後村莊的照片。他們比起那些只看過颶風來臨前村莊照片的受驗者,更易記錯事件中有死亡及重傷個案。

如何防止被誤導

最近,「紐約時報」就與科技公司 IBM 合作進行「新聞來源計劃(The News Provenance Project)」,以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為策略,標記更多圖片資源,包括標註有關圖片何時拍攝、拍攝地點和原始發佈者的資訊,有助防止人們使用舊照片傳播虛假資訊。

Fazio 亦提出,Facebook、Reddit 及 Twitter 等社交媒體公司,可以標記照片首次在其平台上發佈的有關資料。在確實的解決方案出爐之前,用戶也可以使用以圖搜圖的技術,在瀏覽器 Chrome 中開啟圖片、按下右鍵,選擇「透過 Google 中搜索圖片」,有助找出照片的來源,防止被舊照牽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