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軍:平凡媽媽不易做 支持有特殊需要孩子的家庭

A+A-

圖片提供:救世軍

又快到頌揚母愛的母親節了,養育孩子真的毫不容易,養育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更是難上加難,但這群母親仍竭力將最好的給予孩子。

單親媽媽阿儀(化名)的 17 歲兒子患過度活躍症、讀寫障礙及出現對抗性行為,可惜當年發現太遲,兒子錯失了訓練的黃金年齡。豈料,女兒晴晴兩、三歲時,也確診了過度活躍症、自閉症及發展遲緩問題,令阿儀覺得晴天霹靂。

兄妹在家有如火星撞地球,會大打出手。有時晴晴激動起來,猛向牆撼頭、踢打,媽媽急忙用枕頭護著她,以免她傷及自己。「叫阿妹唔好咁呀,或者用多啲方式去攬住、保護佢。」她哽咽說:「佢唔識講自己要乜,咪用身體語言表達,但係身體語言我哋唔明白架嘛,咁咪搞到我哋都好忟,佢仲郁手打人。」刷牙、吃飯,以至坐車,女兒動手動腳時,阿儀只能用拉、捉、攬應對。

家居支援

阿儀希望改變一家「搏鬥」的生活模式,就參加了救世軍天鑰家庭及兒童發展中心的特殊訓練計劃。因她行動不便,救世軍特別安排家居支援訓練及輔導服務,免除接送的煩惱之餘。「囡囡喺屋企,真實嗰面係最容易發出嚟。」她說,晴晴在陌生環境中較退縮和自我保護,在家則較容易接受一連串言語訓練、情緒管理和大小肌訓練。

有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除了訓練晴晴,救世軍同時教導阿儀訓練女兒的技巧。她說:「以前佢唔鍾意刷牙架,救世軍姑娘教我攞本關於刷牙嘅圖書,一定要有圖畫,教我點樣講故仔,之後我再教佢。刷牙嘅時候提起故仔,佢就真係肯做喇!」當晴晴在街外鬧情緒時,阿儀也懂得利用周邊景物引開注意力,讓女兒慢慢平復心情。

晴晴和媽媽接受服務後,改善了溝通模式,更能享受親子天倫之樂。
晴晴和媽媽接受服務後,改善了溝通模式,更能享受親子天倫之樂。
阿儀學會不同技巧,如說故事等,引導女兒慢慢學習生活技能。
阿儀學會不同技巧,如說故事等,引導女兒慢慢學習生活技能。
為免卻行動不便的阿儀接送女兒,救世軍提供上門訓練服務。
為免卻行動不便的阿儀接送女兒,救世軍提供上門訓練服務。
能力所及的話,晴晴會幫忙做簡單家務,令媽媽感到欣慰。
能力所及的話,晴晴會幫忙做簡單家務,令媽媽感到欣慰。

輔導家長

單親媽媽角色之重,也有壓垮阿儀的時候。「有時我搞唔掂,都會打返去中心,姑娘會解釋畀我聽要用咩方式。」救世軍提供的輔導,鼓勵了阿儀繼續堅強地陪伴晴晴成長,亦讓她有更多溫馨的親子時光。

經訓練後,五歲的晴晴開始多用語言表達感覺、提出要求,阿儀也懂得用不同技巧跟女兒相處,「跟住你哋教嘅方式,就開始感覺到有生機,開始有少少明白囡囡想做乜嘢。」

像晴晴一般的孩子,成長路還很長。救世軍一年一度的「錫錫媽媽大行動」呼籲大家關心這群基層孩子和其家庭,資助他們接受半年的情緒輔導和其他特殊訓練,讓他們看見希望。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