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前的世界是怎樣的?一百年前,據說那時香港是一條漁村;而中國紛紛亂亂,人民迷信守舊。想像中一百年前的世界,科技落後,人們每天砍柴挑水,生活簡樸。
其實不然,一百年前的世界其實已經很「摩登」,現代主義思潮正盛。德國的 Bauhaus(包浩斯)設計正正誕生於 1919 年,當年大師設計的檯燈、座椅,至今仍堪稱經典,始終不落後於時代,甚至香港人喜歡的品牌「MUJI」其實也是師承 Bauhaus。這股思潮影響深遠,背後故事亦甚有意思。對於任何政權來說,變革者都是危險的,藝術設計也不例外,當年德國右翼政治及納粹政府得勢,十多年間 Bauhaus 學校從創立、經歷搬遷、直至閉校。輾轉至今天,Bauhaus 與政治始終脫不了勾。
「不聽話,我就送你到 Bauhaus」
說到底,甚麼是 Bauhaus?「Bau」在德語解作建造,「Haus」意為房屋,18 世紀末,歐洲已漸進入工業革命時期,但藝術設計與生產技術兩者卻愈走愈遠,建築依然停留於模仿古典風格。而 Bauhaus 不是單純的藝術學校,其目標是揉合藝術、創意、生產與手工。直至 19 世紀末,現代主義持續醞釀,乃 Bauhaus 運動之前奏。Bauhaus 希望創造適合大規模生產、不昂貴、實用及「漂亮」的日常產品,然而這「漂亮」所指並非花巧,而是要設計師重新思考產品的本質與用意,製造出實而不華的產品。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國家從君主立憲轉為共和憲政政體(威瑪共和國),社會氣氛亦趨向更自由。1919 年,位於威瑪市(Weimar)的工藝美術學校與魏瑪藝術學院合併為一所新學校,Walter Gropius 擔任新校長,正式成立 Bauhaus 學校。創校之時,共有 150 名學生,其中幾乎一半都是女性,這是因為「威瑪共和的憲制保證女性學習的自由」。Bauhaus 受到政府支持,教學空間更廣,Gropius 邀來許多大師,如著名畫家 Paul Klee 和 Wassily Kandinsky 推動 Bauhaus 發展,把理念化作產品。其中 Kandinsky 以大文豪歌德的顏色理論為本,發展出「黃藍紅與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基礎構圖法則。此理論更化成壁畫,至今仍在學院樓梯的牆上。
學生在校內與大師一同學習不同的藝術形式與工藝,課程內容更包括開派對與舞台表演,聽起來讓人趨之若騖。有趣的是當時如若孩子不聽話,父母卻會威脅他們說:「我就送你到 Bauhaus!」藝術大師們的宿舍更被視為「魔鬼在此區的居所」,卻無阻 Bauhaus 在國際上贏取知名度。
右翼抬頭 Dessau 年代
1923 年由畫家 Georg Muche 設計的 Haus am Horn 正式落成,此房子其貌不揚,四四方方,是幢無任何裝潢的石屎鋼筋平房,對我們來說甚至可稱「醜陋」。但其風格對其時建築界來說是一大思想衝擊,前無來者,它重新思考現代房子與間隔的功能,當然也被古典主義藝術家批評得體無完膚。Bauhaus 現代主義風格,離經叛道的創作,亦正正是極右政黨所憎厭的。沒多久極右政黨成為威瑪市的最大黨,不但威脅到 Bauhaus 學校的學術自由,政府更欲縮減對 Bauhaus 的資助。終於,1925 年 Bauhaus 學校搬到另一個德國城市德紹(Dessau),接下來的七年,也是 Bauhaus 運動的黃金年代。
德紹這城市似乎名不經傳,一百年前卻是德國有名的工業城市,是「摩登」的象徵。遷校後的校舍大樓由 Gropius 親自設計,乃整個 Bauhaus 發展中最重要的建築,是現代主義建築的里程碑。大樓的一大特徵是偌大的玻璃窗,利於採光,方便師生進行工藝創作;校舍分成三部分,以橋連接,方便師生在樓房中走動,結合美感與功能,正道出了 Bauhaus 的宗旨。至今仍然屹立在德紹的 Bauhaus 建築不少,例如幾位藝術大師的居所,或是德國建築家 Fieger 所建的 Kornhaus,吸引許多設計藝術愛好者朝聖。
- Bauhaus 位於德紹的校園。 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超越政治與時空的藝術思潮
立刻終止對 BAUHAUS 的資助。即時開除外籍教師,這是一個負責任的領導必需為人民做的,當德國人民負擔不到食物之時,外國人卻從窮人繳付的稅金之中賺取高薪。德紹市社區以至國家會安頓好所有德籍教師,學生可在其他工藝教學繼續學習。Bauhaus 學校將即時關閉。
1931 年年底,納粹黨發表以上通告。翌年,學校即時關閉,希特拉上台。納粹黨尤其討厭這幢德紹的大樓,認為它怪異醜陋,一度想改建「美化」它,例如為它加建「德式屋頂」,幸好最後不了了之。學校其後算是遷往了柏林,但實際已苟延殘喘,不少大師與藝術家都已出走國外,Bauhaus 風格亦藉此傳遍整個世界,其中一名曾在 Bauhaus 任教的大師更在美國芝加哥,建立了一所名為 New Bauhaus 的設計學校(即現今的 IIT Institute of Design)。
雖然 Bauhaus 學院在德國壽命甚短,但只要看看我們家中的桌椅檯燈,多少都受到 Bauhaus 風格影響,就明白這股思潮從沒停下。自 1920 年代開始,不單在建築、在字體、傢具、時裝設計甚至芭蕾表演,均能發現 Bauhaus 的蹤影。其中最著名的德國設計師大抵是拉姆斯(Dieter Rams),他的產品影響了每家每戶,例如 1960 年推出的 606 萬用置物櫃系統,成為了當代組合櫃設計的常用系統。Bauhaus 誕生一世紀,它用巨大的力量把世界的視覺設計從古典拉到現代,這些年來,世界歷經了許多鉅變,納粹上台、世界大戰、冷戰危機,兩德統一,動動蕩蕩的卻沒有阻礙到這設計思潮的發展。這是藝術的魅力,威瑪市及德紹市亦會於 2019 年設立全新的博物館,其中德紹的博物館正正開於當年 Bauhaus 大樓。
轉瞬一百年,有趣的是,Bauhaus 思潮從來未能與政治劃清界線。今年 10 月 18 日,德紹的 Bauhaus 協會欲邀請 Punk 樂隊 Feine Sahne Fischfilet 表演,卻受到極右組織抨擊,更揚言會組織遊行。結果呢?結果 Bauhaus 協會跪低,取消了樂隊演出,部分人更聲稱「Bauhaus 從來沒有政治性」。沒有政治性,政治就不會走上門嗎?藝術是思想與自由的彰顯,每一次彰顯都必然與政治有關。但不用擔心,樂隊雖然不能在 Bauhaus 演出,卻於 11 月在當地 Brauhaus(德國傳統的啤酒餐館總稱)舉行了一場表演,藝術的力量與創意,始終沒有東西能夠抵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