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流入海洋的塑膠廢料,膠樽可能是最深植人心的代表。但一些細小得肉眼難以察覺的微塑膠(microplastic),更是無孔不入地影響海洋生態。在美國,一位滑浪風帆教練 Rachael Miller 便研發名為 Cora Ball 的洗衣球產品,試圖在微粒隨洗衣水流出海洋成為污染物前,先堵在洗衣機內。
Miller 決心為海洋減廢的故事,要從 2009 年一次在緬因州海岸清潔行動談起。島嶼的海灘在暴風雨過後,竟佈滿捕魚用的塑膠碎片。Miller 的同行丈夫,亦感到相當氣憤。因此,本身研究海洋考古學(marine archaeology)的 Miller,決定要為阻止塑料流入海洋努力。4 月時,Miller 終於開始販售她的環保傑作 —— 洗衣球。與坊間標榜潔衣功效的洗衣球不同,Miller 的 Cora Ball 以再生橡膠製成,結構則模仿珊瑚。Cora Ball 可以在洗衣期間,抓取衣服脫落的微纖維,每次能減少 4 至 3 分 1 的微纖維流出。
關心洗衣同時排出廢物的人,並不止 Miller。在德國,兩名衝浪客 Alexander Nolte 與 Oliver Spies 亦為此研發另一項產品 —— 洗衣袋 Guppyfriend。每次清洗合成纖維衣服時,都會令微纖維脫落,而 Guppyfriend 可以作為脫落的微纖維與洗衣水之間的屏障,並緩衝衣服間的磨擦,進一步減少脫落。Nolte 強調:「假如裝上 Guppyfriend 清洗合成纖維,脫落的纖維便會減少 86%,而且都被袋子裝住。」
相比大得多的膠樽針筒,這些微粒似乎微不足道,但事實是,其數量之多不容小覷。比利時根特大學的海洋生物及生態學博士 Lisbeth Van Cauwenberghe 指:「只計算進食貝類的話,人們每年便同時攝入 1.1 萬件塑膠。」細小的膠粒影響廣泛,從海洋到人體,可能無時無刻都在吸收過去排走的膠。
而洗衣這項生活環節,便是為海洋製造無數微型廢料的大染缸。英國普利茅斯大學海洋學家 Imogen Napper,接受 BBC 訪問時表示:「一戶典型家庭每次洗衣重量 6 公斤,便排出多達 70 萬微纖維。」儘管城市有污水處理系統,但許多微纖維可以小至 3 微米(1 微米 = 0.001 毫米),是頭髮闊度的 13 分之 1,對污水處理廠來說,體積實在太小,無法去除。「當中不少微纖維都會排出大海。可以說,洗衣店正把海洋變成巨型塑料池。」微纖維亦會與其他海洋有機污染物,如多氯聯苯(PCBs)及 DDT 結合,形成汞合金(amalgam)。
單是 1 立方米的海洋,微塑粒數量可能已多達 10 萬。在滿佈微粒的海水裡,海洋生物吃下這些污染物正常不過。多倫多大學水域生態學教授 Chelsea Rochman 在 2015 年所作研究便發現,超過 3 分 2 美國加州市場上出售的海洋食物均含有人為碎片。
從個人生活層面做好減廢固然重要,但亦不可忽視污水處理廠最後把關的環節。丹麥城市 Vejle 的污水處理技術公司 KD Group,在當地污水處理廠及麻省理工學院協助下,成功研發先進的廢水轉化為工業用水技術,可從水中去除高達 9 成的微塑膠。KD 員工 Lars Monster 指:「在丹麥,6 成污水污泥都會再用於農業。」但廢水處理後殘留的微小固體廢物,卻仍存在,並散佈在農田上,由此進入食物鏈。因此,公司希望新的過濾技術,可以處理污水處理廠過去沒有進行的工作。「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回收所有塑料,並使微塑料成為另一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