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巴馬最錯決定

A+A-
被問及任內最大錯誤,奧巴馬自問在於忽視介入利比亞的後遺。 圖片來源:路透社
被問及任內最大錯誤,奧巴馬自問在於忽視介入利比亞的後遺影響。 圖片來源:路透社

訪問中被問及任內最大錯誤,奧巴馬答:「介入利比亞--雖然我認為行動是正確的,但並無考慮到後續計劃。」其實美國向來有「贏戰爭輸和平」的前科,奧巴馬只是繼承軍事傳統。美國政治系教授 Dominic Tierney 分析,美國重打仗而不重維和,一來出於短視,二來出於公關,結果「美式戰爭」勞民傷財,一無所獲之餘,甚至令局勢惡化。

美式戰爭:贏戰事輸和平

21 世紀十數年間,美國三場中東戰役全部勝利,也全部失敗。2001 年,布殊派軍阿富汗清剿塔利班;2003 年,美軍進駐伊拉克,推翻薩達姆;2011 年,奧巴馬介入利比亞,卡達菲下台被殺。三場戰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缺乏維和後續行動。

阿富汗戰爭,國防政策專職副長 Douglas Feith 曾力促華府「不應被建立穩定局勢的考慮綁住美國清剿塔利班的行動……建國並非主要戰略目標」;至 2002 年,駐阿富汗美軍連同聯合國部隊僅 15,000 人,而阿富汗全國有 2,000 萬人,影響力幾乎不出首都。結果是塔利班捲土重來。

布殊一心推翻薩達姆,打算速戰速決,「扶植政府之後盡快撤離」,卻無考慮如何應對制度崩潰、擄掠成風、叛軍肆虐,而負責善後的官員 Paul Bremer 既不熟悉伊拉克,亦無災後建設經驗,不諳阿拉伯文,甚至與布殊素未謀面。當局清算薩達姆政權餘部,又解散伊拉克軍隊,造成大批憤怒武裝遊民,助長當地激進組織勢力。

利比亞一樣。奧巴馬競選承諾非戰,最終仍陷入「美式戰爭」思維:贏了戰爭,輸掉和平。促成卡達菲倒台後,美國及一眾北約國均極力避免參與當地重建。群龍無首之下,軍閥混戰,ISIS 乘機冒起,今日依然肆虐利比亞境內。

卡達菲倒台後,美國及一眾北約國極力避免參與當地重建,利比亞群龍無首,陷入軍閥混戰。 圖片來源:路透社
卡達菲倒台後,美國及一眾北約國極力避免參與當地重建,利比亞群龍無首,陷入軍閥混戰。 圖片來源:路透社

缺乏後續維和

Dominic Tierney 指出,美國政府素來輕視「Mootwa」(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對戰爭以外的軍事行動不屑一顧;美國社會亦不同於加拿大,傾向歌頌戰爭英雄而非維和英雄,例如 1990 年代初,老布殊出兵波斯灣戰爭,卻無推翻薩達姆政權,大失國民所望,間接導致連任失敗。美國人相信:只要打倒邪惡的獨裁者,其他問題自然迎刃而解,卻沒想到背後或有更邪惡的勢力。結果三場戰役徒花萬億軍費,傷亡美軍數以萬計,換來三個失敗政治實驗品。

美國以後是否不應參戰?Dominic Tierney 認為,推翻政權必須連同可行維和計劃,否則應該避戰。的確,送走卡達菲,迎來伊斯蘭國,根本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