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注重飲食營養的今日,乳酪成為普羅大眾所推崇的健康食品,從電視廣告到產品包裝上的說明,都不約而同地強調乳酪的多種益處,包括促進腸道活動、強化免疫系統等,但在羅列不盡的「健康光環」背後,超市貨架上的激烈競爭,令大部分乳酪產品為了催谷銷量而一再增加甜度。消費者持續進食,感覺良好,但其實每日都在攝取過多糖分,墮入了食品公司的糖分陷阱。
乳酪這種經細菌發酵而成的乳製品,相傳歷史悠久,據指早在公元前 3000 至 2000 年,在土耳其一帶已經出現,當然,那年代並不包含附加的甜味,而是一種天然的奶酵酸味。比起其他乳製品,由於乳酪儲藏不易,一直都不是大量生產的食物,直到 20 世紀,工業化才使之成為貨架上的商品。為了增加大眾對乳酪的認受性,在幾十年間,生產商展開了一場「甜蜜之旅」—— 讓乳酪產品不斷變得更甜,而且款式五花八門,繼 1933 年成功生產加入果醬的乳酪,在 1963 年又出現了如今常見的混合乳酪。
不過,當時乳酪在美國並非太受歡迎,於是著名的乳酪製造商 Danone 便在 70 年代聯合其他同業,展開了另一場規模龐大的形象工程。它們對準關注孩子健康的家長,將乳酪塑造成價廉物美的兒童健康食物。製造商一方面爭取父母的信任,與其讓孩子喝果汁或汽水,進食乳酪有益得多;而另一方面,為了讓孩子願意進食乳酪,則不斷增加甜度,以蓋過它濃烈的奶酵酸味。
數十年來,乳酪製造商的推銷手法相當見效,令時下不少消費者都認為乳酪是一種既對人體有益,而且不難入口,甚至能取代其他食物作為正餐的選擇。著有 What to eat 一書的紐約大學營養學教授 Marion Nestle 提醒:「乳酪商在市場調查中發現,純乳酪根本不受歡迎,因為它太酸了。」事實上,大眾真正喜歡吃的並不是乳酪,而是一種包著健康食品糖衣的甜品。「他們知道,愈是加糖,銷量就會愈好。」
乳酪產品在今日的美國坐擁 85 億美元市場,每間超市都必然找到滿滿一個貨架的乳酪製品。據 2015 年在醫學雜誌 Pediatrics 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乳酪是美國有線電視網購平台最常向家長推廣的三大食品之一。而家長們或不曾意識到,一盒看似有益身體的乳酪,含糖量可以高達 10 克,跟貨架上其他高糖分餅乾零食分別不大。
據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糖分攝取量應該少於每日所消耗卡路里的 10%,對 2 至 18 歲的孩子來說,這意味著他們每日不能攝取超過 6 茶匙的糖。不過,近日在國際期刊 Journal of Obesity 則有研究提到,很多父母並不清楚子女真正攝取了多少糖分,原因是在加工食物盛行的世代,糖分的源頭太難追蹤了。尤其當中不少打著「健康光環」的產品,例如果味乳酪或者橙汁,它們本身就是糖分陷阱。
報告進一步指出,為了投其所好,食品公司都會設法在產品中加入大量的糖,比例超乎消費者想像。是次由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學會進行的研究,調查對象為 305 個擁有至少一名 6 至 12 歲小孩的德國家庭。研究人員要求家長估計 6 種食物或飲品中的含糖量,當中包括了果汁乳酪、純橙汁、可樂、茄汁、急凍披薩和燕麥營養棒。結果,有 74% 的受訪者低估了以上 6 種食物或飲品的含糖量。而情況最為嚴重的正正是果汁乳酪,高達 92.1% 的受訪者都低估了其含糖量,而數量則平均少了 7 粒方糖。
當然,這並非警告大眾棄食乳酪,但與其進食經過調味的混合乳酪,只要簡單地挑選只含有天然糖分的純乳酪,再加上水果或果仁,其「健康光環」並非只屬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