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嘉俊:粢飯中的油條大有學問

A+A-
粢飯內的油條並不簡單,很多都是特製的,鬆脆得持久。

天氣轉冷就會想到熱騰騰的粢飯和豆漿,以前羨慕台灣有好的豆漿店,配油條燒餅,已成豐盛早餐。現在想來香港仍有不少上海小館做豆漿粢飯,毋須太傷春悲秋,今天還能吃到就該心滿意足。

你從香港滬式館子的分佈點,大概能掌握上海人當年來港聚居的地方,荃灣、土瓜灣、紅磡和北角如今還可找到豆漿粢飯的蹤影。過去我常去土瓜灣的美華,早餐非常豐富,粢飯內的油條夠脆,豆漿會灑大把蝦皮,想更加滿足,還可來一大碟鍋貼,件件脆皮爆汁。現在美華結業,我會改去將軍澳的上海真美豆漿大王和紅磡的滿堂樂,兩家都有供應鹹豆漿和粢飯。

大家都知預先包好、用保鮮紙包著的粢飯不好吃,往往會硬而死實,新鮮即包自然最好,卻實在可遇不可求。我有時會等繁忙時間過去,早上 10 點多去搏一搏,搏他們剛賣完上班族外賣早餐,重新蒸糯米,再新鮮即包。的確給我遇到幾次,吃到剛做好的粢飯,口感完全不一樣,糯米飯煙韌軟腍,油條香脆,同時只要榨菜淡口,肉鬆夠香,味道層次已極為豐富。

好些店子由於地方有限,沒足夠空間安裝炸爐,會從食品工場購入油條。沒太多人知用來做粢飯的油條其實與別不同,如果細心去吃,會發覺有些店家的油條跟一般粥店賣的有別,這是上海式和廣東式油條的分別。上海油條中間氣孔多又大,講求炸得通透而香脆。過去香港有 4 至 5 間食品工場專門批發上海式油條,鬆脆持久,專門用來做粢飯。一般粥店即炸的,多是廣東油條,中心煙韌,咬落外脆內軟,缺點是不能擺放太久,要在店內即炸即賣。

傳統粥店的廣東式油條較煙韌,上海式的則比較脆口。

要做好上海式油條,選的麵粉要筋性夠,帶麵粉香。為了油條香脆通透,關鍵是製作時在麵粉中下鹽。鹽愈多,鬆脆得愈持久,但下太多,會過鹹,要適可而止。麵糰先放室溫發酵,入雪櫃放一日,後拿到室溫再發酵 6 小時左右,這樣發酵時間充足的上海油條,可做到氣孔多而鬆化。可惜現今很多人不肯花時間發酵麵糰,即時搓麵粉即炸的油條,不夠鬆化外,炸出來還沒光澤,極為暗啞。市面上更有商人為減成本,又要油條持久飽滿,加大量化學物明礬(硫酸鋁鉀),實在嚇人。

一碗好的鹹豆漿,再加一件粢飯,已是極佳的早餐。

有好的上海式油條,用新鮮蒸熟的糯米飯,一包即可做出風味尤佳的粢飯,只要配一碗鹹豆漿即成美好早餐。鹹豆漿沒甚麼秘密,黃豆用得夠,豆漿夠熱夠濃,加入榨菜、蝦皮、油條、葱花和麻油豉油,再撞入熱豆漿,即可做出如雲絮般的豆花模樣,層層輕盈淡雅,色香美味,層次豐富且極為暖胃。有這樣的早餐開始新一天,大概工作都會事半功倍。

撞鹹豆漿一定要夠熱,豆漿要夠濃,若黃豆下不夠,會一撞即散。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出版社和書店創辦人。曾編寫《本土情味 —— 香港百年飲食口述歷史》、《香港經典小食》等書籍。不專心飲食者,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