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康宇:研究筆記 —— 淺談中國互聯網產業的勞動議題(二)

A+A-
攝於杭州的阿里巴巴西溪園區。

雖然筆者的研究以社會學理論為基礎,但我所借用的框架,並非主流工作社會學的馬克思學說;而是現時較少人談論,以美國哈佛大學學者 John Dunlop(1958)為首的勞資關係系統理論(Industrial relations systems theory)。

這就必須提及本人在學術路上另一個重要啟蒙,香港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現更名為公共和國際事務)副教授戴威廉博士。戴威廉博士於英國華威大學勞資關係研究室攻讀碩、博士,同期同學有勞資關係研究泰斗海曼(Richard Hyman)等人。華威學派所重視的是政府、僱主、勞工之間的三角關係,而勞動行為就是三角關係互相影響之後的最終結果。我在 2020 年加入了戴威廉博士的研究團隊,負責參與一個關於香港工會新浪潮的研究,期間接觸了華威學派的勞資關係理論,驚覺非常適用於解釋包括「九九六」在內,中國大陸互聯網產業的各種獨有現象。

因此,我想帶出的學術觀點是,要了解中國大陸資訊科技從業員的工作實況,除了要認識他們的僱用條件、工作環境等商業因素,更必須認識中國政府的互聯網產業發展政策,以及勞工法例在互聯網產業的執行情況。因為在社會學角度,勞動行為(或拒絕勞動)的本質,就是帶有政治性。這亦解釋了近年中國年輕人流行的所謂「躺平」運動,為何會觸動到中央政府的神經。

從這個角度看,2019 年發生的「反九九六」行動,以及後來一系列反抗超長工時的網絡行為,正反映出中國政府長期在積極發展互聯網產業時,偏重商業機構而忽視從業員利益所產生的問題。這一個角度讓我們超越傳統工作社會學中的階級視覺,去思考現今中國大陸勞動市場中,參與知識型勞動人口所面對的問題。

例如,當我們了解低學歷低技術的農民工在富士康所遇到的困境時,我們亦應該問,為何受過高等教育、擁有專業技能的白領,同樣對於超長工時束手無策?再進一步,為何明知員工不滿,資訊科技公司的管理層例如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華為公司行政總裁任正非等人,會如此推崇加班文化?最後,「九九六」、過勞死等議題在社會上討論多年,政府為何不對現象進行整治?

顯然,這些問題不能從純粹商業管理、或者主流工作社會學中的馬克思理論得到解答,就此我們必須套用勞資關係系統的三角框架去一探究竟。當然,強調三角關係的重要性並不排斥包括馬克思理論在內、其他解釋當代中國勞資問題的論述,例如近年中國國家領導人管治方針改變等等。畢竟,正如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陳峰(2020)教授書中所言,影響一國勞動關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始終認為勞資關係系統提供了一個實在的理論框架,能全面地呈現現今中國大陸互聯網產業中勞動議題的複雜性。

參考資料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作者為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學博士。曾於香港任職媒體公司及公關部門,對創意經濟發展略知一二。熱愛香港文化,深信香港能成為亞洲最有文化實力的國際大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