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在倫敦的設計博物館(Design Museum)舉行作品展「Ai Weiwei: Making Sense」,原來是沒有打算去的,但由於朋友推薦,前陣子還是參觀了。香港的 M+ 博物館其實也收藏了許多艾未未的作品,但基於不可描述的理由,幾乎都沒有展出,這也許算是對自己的補償。
我首先的問題是,為何藝術展會在一個關於設計的空間中舉行?原來這與展覽的主題有關。是次展覽中,展品基本上有兩種:別種物料造出尋常之物,以及尋常之物以別種形式展現。例如玻璃造的安全頭盔和廁紙圈、大理石造的發泡膠飯盒和緩衝塾、把傳統中國木建築及傢具與樂高積木組合、用書包組合成一條大蛇等等。
艾未未透過充滿玩味的手法顛倒既有邏輯,迫使觀眾反思物件有用與無用間的界線 —— 有/無用的思考就是所謂的設計。展覽標題的「Making Sense」是個動詞短句,因為感覺與邏輯都在展覽裡重構中。
工具、建築以及武器是一種設計,城市、社會甚至制度也是一種設計。藝術品主題從工具、物料、生活到城市景觀,最終的命題其實是文明本身。
艾未未替在地震中,因為豆腐渣校舍崩塌而死去的學生全員製作了印鑑。死去的人當然不需要印鑑,但作品真正想問的是,學生有否曾經被社會需要過?或者逆向問,一幢安全的校舍為何不被需要?在「Making Sense」中,是誰在「Making」?那又是屬於誰的「Sense」?「有/無用」是誰判斷?
在海報上整齊排列的,是竟然在中國跳蚤市場上大量便宜販賣的石器時代古物。以相同方式處理的還有來自宋明清的瓷器碎片,以及在 2008 年被搗壞拆爛、艾未未個人的北京工作室作品。他把當時被政府人員敲碎的藍色陶瓷波波碎片收集起來,齊整地堆砌一個長方型。
個人最喜歡的作品是被堆在地上的壺嘴。來自宋代官窯的茶壺,出廠時如果被認為不符合標準就會銷毀。在海量的茶壺碎片中,艾未未故意只收集壺嘴。被搗爛和拋棄的茶壺嘴所象徵的是不被政府需要的聲音,以及不符合基準的思想。對於被中國政府放逐的艾未未,在創作時一定充滿感觸。當然這也包括了所有被壓抑的意見,香港人自己是其中一分子。
想到自己也是這些壺嘴的一分子,不由得對該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