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們:你的圖書館

A+A-

這一陣子,公共圖書館有些決定引起了大家的討論,今次我們以「你的圖書館」為題,由各書店想像自己設立圖書館時,會首先考慮購的書,可以是經典、怪奇、另類,甚至令人討厭的讀物。以下節錄 3 本有關「你的圖書館」的書籍,詳情可瀏覽有關網站,了解更多。

少少同渡館 littlelittle_books:梁科慶「圖書館人間」

陪伴很多人成長的梁科慶先生曾任圖書館館長,這本著作「圖書館人間」就是以圖書館為主題的短篇故事集。

十來個故事都以圖書館中發生的事為主線,有些以讀者角度為切入點,有些則以圖書館工作者角度為切入面。有些故事是有趣的,也有些是辛酸的。

最令筆者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講述一位新入職的圖書館館長志願推廣閱讀,但進到職場後,發現每天的工作都是行政工作。多麼諷刺呢!明明推廣閱讀才是圖書館存在的最主要目的,然而,圖書館工作者每天卻花了很多時間在繁瑣無意義的行政工作上。想這篇短篇故事也隱藏了梁科慶的真實心聲。梁科慶先生現已退休,全心投入寫作,或許他現在正在做的事比起圖書館更能「推廣閱讀」吧!

在後記裡,梁科慶先生寫了一句「人在職場,身不由己」。筆者不禁慨嘆,其實不止職場,人在這地,可供我們選擇的空間又有多少?

獅墨書店 Lion’s Ink Bookstore:呂大樂「市民的大會堂」

公共圖書館是一個收錄和典藏圖書的地方,同時也是社會中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間,除了書之外,也提供設施給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香港的文化空間也不是不夠,除了圖書館,還有各區的市政大廈和大會堂。影響文化發展的,恐怕並不是這些硬體設施,而是政府和社會看待和使用這些設施的方式。

中環的大會堂是香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間,也是歷史悠久的一批,最早可以追溯到 1869 年落成的第一代大會堂,而如今所見的中環大會堂也已經服務了市民 60 年。但呂大樂教授編成的「市民的大會堂」,並不單是大會堂 60 週年的紀念冊,也不只是要講一些歷史故事或建築特色,而是透過管理大會堂,以及在大會堂舉辦過文化活動的人,講述香港社會對待這個文化空間的態度。

大會堂過去 60 年的歷史,反映香港社會在戰後經歷了百廢待興、工業轉型、人口暴增的情況底下,努力創造一個能讓一般升斗市民共享的文化空間。大會堂開幕時,總督柏立基在致辭中說:「今日開幕之大會堂,其歡迎市民蒞臨之故,非因市民乃繳納稅餉者,而是因市民乃此城市之藝術及社交生活之分享者。是以踏入大會堂非若進官府訪仕宦,乃為分享建築物內之一切美好設施。」

一座公共文化空間,必須要有充足的文化內涵,才能發揮他的功效,讓市民享用,因此大會堂過去幾十年,不斷舉辦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而且少受外間的力量干擾,全憑主事人員的專業。如果因為政治的緣故,將空間內的文化資源和內容都掏空、下架,那麼這座設施空餘水泥軀殼,又有甚麼意義呢?

樂文書店 Luckwin Bookstore:高馬可(John M. Carroll)「香港簡史」

1841 年 1 月 25 日,一隊英國海軍官兵在中國南方珠江三角洲一個小島登陸,升起英國國旗;第二天,英國遠征軍司令代表英國政府正式佔領此地。

這個名為香港的不起眼小島,注定不平凡的歷史正式展開。

由「不毛之地」到「東方之珠」,由小漁港到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的地理優勢,令這個彈丸之地總是在世界舞台佔一席位;由兩個世界的邊界,由英國殖民地到中國的特別行政區,香港的曖昧身世,令這個矛盾的地方總是難以說得清。

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主權回權中國。「香港故事展覽以香港回歸作結,但這個由香港人書寫的故事仍將會日復日、年復年的永遠延續下去。」香港歷史博物館常設展更新之前,以這句作結。今天,香港再次站在歷史關口,香港人書寫的故事面臨另一次重要轉折。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