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 Fung:氣候危機地圖炮 氣候難民影響你我他

A+A-
極端天氣下,中國鄱陽湖嚴重乾涸。 圖片來源:路透社

從前,移民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未來,移民是為了更好的「生存」。近日香港熱不可耐,不免令人想起氣候難民這個話題,全球氣溫升高使得某些地區變得不那麼宜居,未來可能會有大量的氣候移民或難民,或會完全改變全球的人口預期。

極端天氣不僅是一次性事件,還有機會成為一種結構性趨勢。舉個例子,熱浪是中國過去幾年一個反復出現的主題,今年 5 月 1 至 20 日,中國大部分主要城市的氣溫與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 0.2 至 3.0 攝氏度,再次上演 2022 年 8 月的劇本:乾旱導致水電短缺,最終中國需加大燃煤發電,陷入高溫、高排放、高污染的惡性循環。

現在的情況是煤價下跌,內地動力煤全面跌穿每噸 900 元人民幣關口,達近 2 年最低水平,令到工業更具誘因使用煤炭發動,中國的電力股也就受惠煤價下跌而逆市錄得一定升幅。

說回氣候難民,無人想做熱窩上的螻蟻,在可見的未來,天氣比較寒冷的地區會錄得更多移民流入,天氣比較炎熱的地區則會錄得流出。人走茶涼,這當然造成經濟損失,有投行報告就分析指,未來歐洲人口會保持穩定,非洲某些地區就會出現人口萎縮,全球貧富差距似乎不斷拉闊。

除此以外,氣候移民亦引發人權議題。2013 年,基里巴斯國民 Ioane Teitiota 曾向紐西蘭請求庇護,是全球首個氣候難民國,理由是家園不宜人居,惟他最於 2015 年被驅逐出境,因根據「聯合國難民公約」,氣候移民在法律上不屬於難民。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去年初終於裁定,強制遣返氣候難民恐違人權義務。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世界幾乎肯定會在未來 5 年內經歷新的創紀錄溫度,並且溫度可能至少會暫時上升,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 1.5 攝氏度以上。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就意味著我們將達不到「巴黎協定」目標。

不過很多人仍在低估氣候變化的影響性,沒想過會全方位從邊境政策、移民融入政策、經濟政策等,上至發達國家,下至發展中國家,也會受到嚴重影響。早前世界銀行發佈最新 Groundswell 報告,指 2050 年全球境內氣候移民數量將達到 2.16 億人,且看看高排放國家是否願意要負擔更多責任,還是繼續等待彗星撞地球。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佬。從事過公共政策、科網、金融、媒體相關工作,近年轉型專注於 ESG 領域,成為全球首批特許 ESG 分析員,不時也文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