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初,荷蘭阿姆斯特丹有超過 1,000 名示威者上街,抗議歐洲央行計劃發行電子歐元,擔心國家以此取代現金,追蹤和控制人民消費;歐洲政界質疑其難以執行,甚至弊多於利。然而,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自 2019 年上任以來,已積極推動電子歐元項目,預計將在 10 月於試點實施,最快 3 年後作最終決定。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歐洲一直憂慮美元主導國際金融體系,渴望以新方式提升歐元的全球地位;同時擔心中國透過電子貨幣擴大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數年前,歐洲政策制定者因應 Facebook 推出自家虛擬貨幣,可能會削弱歐洲央行對貨幣供應的控制,而盟生了電子歐元的概念,並一直計劃推行至今。
現金支付比例日減
歐洲央行擔心消費者減少使用現金,將令私營電子貨幣在金融體系盛行。據其調查,在歐元區所有銷售點交易中,現金支付比例由 2016 年的 79% 下降至去年的 59%,偏好使用現金支付的歐元區居民比例,亦從 32% 降至 22%,電子歐元正好可以為人們提供現金以外另一種同樣受央行支持而無風險的支付方式。
拉加德向「金融時報」表示,歐元區內缺乏統一而廣泛採用的電子支付方式,政策制定者擔心歐洲過度依賴 Visa、Mastercard、PayPal 等外國企業經營的支付系統。隨著減少使用現金,人們可能轉用由法定貨幣支持的穩定幣,或由其他國家推出的電子貨幣。
不是現金替代品
歐洲央行強調,電子歐元將被視為現金的輔助品,而非替代品。央行將建立基礎設施及發行電子歐元,日常營運則交由商業銀行負責。消費者可能需向商業銀行購買電子歐元,再保存於各銀行提供的獨立應用程式中,這些代幣存款亦未必可產生利息;除此之外,電子歐元可能與常規銀行存款沒有分別。
銀行業界卻憂慮,電子歐元或會增加擠提的機會;歐洲銀行業聯合會曾警告,人們可能將存入銀行的大量資金,轉移到電子歐元帳戶內作為避險,對銀行構成重大風險。歐洲央行則考慮將個人持有電子歐元的上限設為 3,000 元,或對持有超過一定數量者徵收懲罰利率。但有評論認為此舉將削弱該貨幣的吸引力。
電子歐元有先天缺陷?
國際金融協會行政總裁 Tim Adams 批評,歐洲央行意圖創建一個只用於電子歐元的平行支付系統,可能會佔用資本及阻礙其流動。另外,歐洲央行提出使用電子歐元進行基本支付應為免費,意味著該項目的收益有限;歐洲銀行業聯會建議用公共資金投資該項目,並由商家支付接受電子歐元的費用。
官員承認,電子歐元背後的經濟概念複雜,加上消費者用手機和支付卡已能交易,政界人士需向市民解釋電子歐元的好處,否則可能難以推廣。此外,歐洲委員會在起草相關法規時,亦面臨如何監管帳戶等挑戰;而在初始諮詢中,超過 40% 受訪者表示關注當中涉及的私隱問題。
電子貨幣雖是大勢所趨,官方發行人們又受落嗎
根據國際結算銀行資料,現時尼日利亞、牙買加和巴哈馬等少數地區已全面實施央行電子貨幣(CBDC),另外有 34 個地區已展開批發和零售 CBDC 試點,促使一眾歐洲官員在歐元區內推動單一電子貨幣。
但在部分地方,人們未必受落。例如中國央行雖一直擴展試點項目,包括向更多公務員發放電子人民幣,但據中國人民銀行稱,去年底流通的電子貨幣僅達人民幣 136.1 億元,佔流通貨幣總量 0.13%。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私營支付系統盛行,官方電子貨幣的優勢並不明顯。
瑞典的現金使用率全球最低,現時只有 3 分 1 人口定期使用現金。有鑑於此,當地中央銀行自 2017 年起推行電子克朗,但官方於 3 月公佈的調查表示,目前「還沒有足夠強烈的社會需求」。調查人員發現,瑞典與歐元區緊密聯繫,人們考慮到電子歐元最終可能更廣泛應用,「或使貨幣政策的效果降低」,並對金融穩定構成風險。
奧緯諮詢公司的前英國銀行顧問 Huw van Steenis 認為,電子歐元項目似乎既想避免失敗,又不想創造出太受歡迎的電子貨幣而削弱銀行地位。美國康奈爾大學貿易政策教授、「貨幣的未來」一書作者 Eswar Prasad 表示,歐元在國際使用中已失去像人民幣和美元般的地位,因此確保歐元以電子形式被採用,對歐洲來說可能更為迫切。